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奭上人至

标题包含
喜奭上人至
住与佛居近,僧闲稍问诗。 湖山明月夜,风露菊花时。 达意言常省,微吟步自迟。 老来朋旧少,爱尔得相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居住的地方离寺庙很近,有时候会向僧侣请教诗歌。在明月照耀湖山的夜晚,或是秋风露水中的菊花时节,总能体会到诗意盎然。表达自己的心意,说话常常经过深思熟虑,偶尔轻声慢语,步履也变得迟缓。老了之后朋友很少,但有你陪伴让我很欣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奭(shì):姓氏。 2. 住与佛居近:指居住在与寺庙相近的地方。 3. 僧闲稍问诗:闲暇时向僧人请教诗歌。 4. 湖山明月夜:描绘夜晚湖边山间的美好景色。 5. 风露菊花时:描述了秋天露水滋润菊花的时节。 6. 达意言常省:传达意思时要经常反省。 7. 微吟步自迟:轻声吟咏,步伐从容。 8. 老来朋旧少:随着年龄增长,老朋友越来越少。 9. 爱尔得相随:表示喜欢你,愿意与你相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与僧人喜奭之间的深厚友谊。首联描述了诗人与喜奭的居住地相邻,僧人在闲暇时会请教诗人作诗之事,表现出了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精神风貌。颔联描绘了在湖光山色间的明月之夜和露水滋润下的菊花时节,展现了二人共同欣赏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颈联则通过叙述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会时常反省,以及在低声吟咏时步伐缓慢的情状,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朋友的敬重。尾联以“老来朋旧少,爱尔得相随”收尾,体现了老年时期朋友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能够有喜奭这样的友人相伴已属难得,更显得珍贵无比。整首诗歌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诗僧相交画面,寄寓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向佛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奭上人至》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0年左右,正处于南宋初年。 此时,徐玑已经步入晚年,从政多年,辗转各地,经历了沧桑世事。他在政治上曾官至县令,但因为性格耿直、不愿阿谀奉承,所以在官场并不如意。尽管如此,徐玑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准则,过着清贫而简朴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国家局势十分紧张。然而,当时的皇帝宋孝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试图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虽然这些改革成效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家局势,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相对安宁的写作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徐玑与奭上人相识并结为好友。奭上人是当时的佛教高僧,精通佛学经典,德高望重。他们的交往使徐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也激发了他对佛学的兴趣。因此,当他得知奭上人来访时,不禁欣喜若狂,挥笔写下了这首表达喜悦之情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