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日

标题包含
十日
十日清溪路,新春细雨天。 绿波随棹起,白鸟望舟眠。 麦秀初如草,云浓半是烟。 明朝可遵陆,还忆此江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清澈的小溪旁行走十天,正值春天的细雨蒙蒙。翠绿的波光随着小船荡漾,白色的水鸟望着小船安然入睡。麦子刚刚抽穗像小草一样嫩绿,云朵浓厚宛如炊烟缭绕。明天可以沿着陆路前行,但依然会怀念这美丽的江边景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徐玑:南宋诗人。 2. 十日:诗题,即十日的行程。 3. 清溪路:指清澈的溪水边的道路,这里可能指诗人沿途所见的美丽景色。 4. 新春:春天的开始,通常指的是农历新年。 5. 细雨天:细雨蒙蒙的天气。 6. 绿波:绿色的波浪,这里可能是指湖面或河面的波光粼粼。 7. 随棹起:随着船桨的划动而起。 8. 白鸟:白色的水鸟,这里可能是指白鹭或其他白色的鸟类。 9. 望舟眠:望着船只休憩。 10. 麦秀初如草:麦子刚刚发芽,像小草一样嫩绿。 11. 云浓半是烟:这里的云层浓厚,仿佛有一半被烟雾笼罩。 12. 明朝:明天。 13. 可遵陆:可以沿着陆地上行走。 14. 还忆此江边:还会回想起在这个江边度过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十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春细雨中游历清溪路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象。 首联“十日清溪路,新春细雨天”,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在春天的细雨中,诗人沿着清溪小路行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颔联“绿波随棹起,白鸟望舟眠”,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景色。绿油油的波浪随着船只的行进而起伏,白色的水鸟在船上安静地休息。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麦秀初如草,云浓半是烟”,描绘了田野的景象。新生的麦子就像刚刚发芽的草一样嫩绿,天空中的云朵被烟雾笼罩,显得朦朦胧胧。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 尾联“明朝可遵陆,还忆此江边”,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这里,但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明早将要踏上陆路,但他会永远记得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玑的《十日》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夏日景色的诗歌。在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徐玑作为一名文人,对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有着深厚的感情。 徐玑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安的时代,南宋时期的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徐玑却能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精神风貌,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 《十日》这首诗正是徐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对江南水乡夏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也展现了徐玑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和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