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省元赴太平州教授
王国重熙洽,邦基百世安。
深源混清浊,直道阐平宽。
学术知同贵,师儒颇异观。
修名褎兰省,旧格到蝉冠。
十载田庐隠,三年客授官。
括溪方水涨,江左尚春寒。
论议何时一,行藏此日难。
宿酲江柳绿,风物强加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本源深厚,澄清污染,展现正直之道;
学识一致珍贵,师傅们各有风采;
追求美名而显达朝廷,恪守道德以登青云;
十年隐逸田园,客居授官;
溪水陡涨,江南犹寒;
言论何时合一,践行内心的日子艰难;
柳树扶疏,酒意未消,风景使人添食欲。
去完善
释义
1. 王国:指国家。
2. 熙洽:指国家的繁荣昌盛。
3. 邦基:国家的基础。
4. 深源:指深邃的思想或学问。
5. 混清浊:将清浊混合,比喻容纳各种人才。
6. 直道阐平宽:指公正无私的道德标准得以发扬光大。
7. 学术知同贵:知识和学术具有同样的价值。
8. 师儒颇异观:教师和学者有不同的形象。
9. 修名褎兰省:指美好的名声传遍朝廷。
10. 旧格到蝉冠:遵循古代的礼仪规范。
11. 十载田庐隠:十年的隐居生活。
12. 三年客授官:三年的外地任职经历。
13. 括溪:古水名,位于今浙江省。
14. 江左:古代江南地区的别称。
15. 宿酲:宿醉。
16. 风物:风光景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钱省元赴太平州教授》表达了作者对于钱省元这位老师的尊重和期待。从“王国重熙洽,邦基百世安”一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眼界和胸怀,他以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出发点,体现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钱省元的评价,赞扬他的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是一位难得的教育家。
“十载田庐隠,三年客授官”描述了钱省元的生活经历,他在乡村隐居十年,然后在三年内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宿酲江柳绿,风物强加餐”则是希望钱省元在新的环境中能够适应,享受美好的时光。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和对国家教育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钱省元赴太平州教授》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金、宋对立的战乱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创作此诗时,徐玑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厚的关注。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钱省元即将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