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翁灵舒游边

标题包含
送翁灵舒游边
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 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 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 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将向江、淮地区行进,应该怀揣新的计划策略。 首先要做的就是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与局限,之后再去考虑如何影响别人。 虽然战地寒冷依然充满力量,但边城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如果曹操和刘备没有竞争的话,那卧龙的才华也就被白白浪费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子向江淮去:意指翁灵舒离乡前往边疆地区。 2. 计策新:指翁灵舒怀揣新的计策或策略。 3. 先审己:首先审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 4. 然后可图人:接着才可以考虑影响他人或建功立业。 5. 战野寒犹力:边疆战地寒气仍然很猛烈。 6. 边城草不春:边境城市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7. 曹刘若无竞:如果像曹操和刘备那样的英雄没有相互竞争。 8. 闲却卧龙身:那么卧龙之才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翁灵舒游边》,写的是诗人勉励朋友翁灵舒赴任边疆时的赠言。首联点明友人将去江淮之地赴任,希望他能提出新的计策。颔联是劝诫,先要审视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再考虑如何帮助别人。颈联描绘了边疆的战场严寒,草木凋敝的景象,暗示出环境的艰苦。尾联则引用典故,以诸葛亮自比,期望若没有曹操和刘备的争斗,自己也能像诸葛亮一样施展抱负。全诗既寄托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许,又抒发了作者未能得到重用、徒有才华而不能报国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翁灵舒游边》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此时正值国家战乱之际,金兵南侵,南宋朝廷被迫向金朝称臣,并缴纳大量岁贡。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和无奈。 徐玑是南宋著名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生活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晚年才得到一官半职。尽管如此,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始终不渝。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现实生活中的感慨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这首《送翁灵舒游边》中,徐玑表达了送别友人翁灵舒远赴边疆的心情。诗人借送别之际,通过对边关战场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他叮嘱友人翁灵舒在边疆要保重身体,同时也要关注国家的安危。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