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漳州送王益统制谪归时方收峒寇

标题包含
漳州送王益统制谪归时方收峒寇
京口丘都督,江淮第一人。 竭心安宋代,决策斩苏嚚。 猛将亲经选,高材近莫伦。 六钧来有力,一骑去无尘。 塞静良弓隠,时明枉事伸。 迁车行地远,归诏及春新。 恃险猺奴蠢,招亡鼠技贫。 众情懽杀贼,国本在安民。 功过今方使,忠诚正可陈。 能言学李固,兹日愿亡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京口的都督丘先生,是江淮地区的第一人物。 他尽心为宋朝朝廷办事,果敢决定诛杀那狡猾奸诈的苏嚚。 丘都督选拔勇士以重任,那些能力出众的人常在他身边。 他的勇力能拉动六钧之弓,骑马离去则无一丝尘土。 边疆安宁时,他像一把良弓深藏不露;时机来临时,他展露才华以伸张正义。 他的调任车渐行渐远,但他的政绩却永远留在春天的新绿之中。 然而有一些倚仗天险的愚蠢民族,他们似乎只擅长搞一些小动作。 大家欢庆战胜了这些贼寇,国家的基础在于安抚百姓。 现在正是评价他的功过时,而他的忠诚正直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 他善于劝谏犹如李固,为了这一天,他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去完善
释义
1. 漳州:中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 2. 王益:人名,时任统制官。 3. 谪归:被贬谪回家。 4. 时方收峒寇:当时正要平定叛乱。 5. 京口:江苏镇江的古称。 6. 丘都督:指负责军事的都督。 7. 江淮第一人:在江淮地区声望最高的人。 8. 安宋代:恢复宋朝的稳定。 9. 决策斩苏嚚:下定决心剪除叛乱势力。 10. 猛将亲经选:选拔出勇猛的将领。 11. 高材近莫伦:身边没有相似才能的人。 12. 六钧来有力:形容弓箭的力量强大。 13. 一骑去无尘:骑马走过没有尘土。 14. 塞静良弓隠:边境安宁时弓箭派不上用场。 15. 时明枉事伸:在公正的时代,冤屈的事可以得到申辩。 16. 迁车行地远:从远方启程回归故乡。 17. 归诏及春新:春天的消息传来,新的希望开始。 18. 恃险猺奴蠢:依靠地势险要而滋生的叛乱势力。 19. 招亡鼠技贫:利用微不足道的手段引起叛乱。 20. 众情懽杀贼:众人齐心协力,欢乐地将叛贼消灭。 21. 国本在安民:国家的根基在于安定百姓。 22. 功过今方使:评价一个人的功过需要时间。 23. 忠诚正可陈:表达忠诚之心是应该的。 24. 能言学李固:说话时要学习李固的态度。 25. 兹日愿亡身:希望在这天舍生取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评论时政的诗。诗中描绘了被贬谪的王益统制的英勇形象,赞颂了他的忠诚与才能。诗人以徐玑特有的笔法,通过对王益统制被贬谪事件的深入剖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见解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漳州送王益统制谪归时方收峒寇》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5年,即南宋孝宗淳熙二年。 在这一年里,徐玑担任漳州府学教授一职,他亲眼目睹了王益统制的英勇事迹。当时,漳州地区正遭受着严重的土匪和流寇问题,而王益统制奉命前往镇压。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平定了匪患。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王益统制在此过程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贬谪回乡。 徐玑在这首诗中,一方面赞扬了王益统制的英勇事迹和崇高人格,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王益统制遭受不公待遇的愤懑和不平。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徐玑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