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侍郎镇建宁
熙洽壬辰际,刚明十载初。
祥风开宇宙,粹质产琼琚。
年齿终童右,文章两汉余。
体将时格变,名向榜头书。
多病侵丝鬓,清颜侍玉除。
温恭扶国是,端直屏奸渠。
良月春先暖,丰年日自舒。
潜藩来骑鼎,故里去程徐。
北虏盟方缔,蛮陬孽已锄。
愿言归补衮,敷泽徧坤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熙洽壬辰之际,正逢光明初始的第十个年头。
吉祥的风轻拂宇宙,精致的本质犹如产出了宝玉美玉。
年纪尚在童年左右,文章却可媲美汉代文学。
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形体,名誉也会记载于榜单之上。
多病的岁月侵蚀着发丝和双鬓,但纯净的面容仍陪伴在玉阶之前。
以温和恭敬的态度扶持国家的正道,以正直的心排除奸邪之辈。
美好的时光在春天中率先温暖,丰收的一年里日子日渐宽裕。
从皇家的土地上离开,慢慢走向故土。
北方的敌人正在结成联盟,蛮荒之地也已除去祸患。
希望能回归朝廷弥补缺漏,用智慧润泽整个国家。
去完善
释义
熙洽:指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熙,繁盛;洽,和谐。
壬辰:中国古代用干支记年月,这里指的是某一特定年份。壬辰在此处是指蔡侍郎被任命为建宁太守的那一年。
刚明:刚正明亮,此处用来形容蔡侍郎的品质。
粹质:纯净的品质,这里用来赞美蔡侍郎的品德。
琼琚:美好的事物,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的优秀才能。
终童:古代传说中的少年英雄,这里用来比喻蔡侍郎年轻有为。
两汉:指汉朝,这里用来表示蔡侍郎的文章有汉代的风范。
时格:时代风尚,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榜头书: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这里用来赞美蔡侍郎的文采。
清颜侍玉除:指蔡侍郎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为国家做出贡献。
温恭:温和恭敬,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的品德。
扶国是:扶持国家的大政方针。
端直:正直,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的品行。
屏奸渠:排斥奸邪之辈,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的廉洁奉公。
潜藩:指皇帝未登基前的封地,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的故乡。
骑鼎:指登上高位,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的仕途顺利。
故里:指家乡,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离任后的生活。
日自舒:日子一天天过得舒适,这里用来形容蔡侍郎退休后的生活。
敷泽徧坤舆:指蔡侍郎治理下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美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蔡侍郎的敬仰与期待。全诗以壬辰(公元1072年)为背景,赞美了蔡侍郎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品质。诗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希望友人能够为国家尽忠职守,为民造福的美好愿景。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前途一片光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蔡侍郎镇建宁》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陆游、辛弃疾等文人骚客仍在不遗余力地提倡恢复中原、抗击外侵,但由于政治腐朽和党争激烈,他们的主张并未被当权者采纳。而徐玑也在这股历史洪流中苦苦挣扎,一方面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另一方面又对政治现实的黑暗感到失望。
在这种背景下,徐玑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他用“夜雨连春”来象征当时的政治局势,既表达了对友人蔡侍郎的关切,又暗示了此时南宋朝政的无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