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

标题包含
山居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自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柳树和竹林掩映着花坞,茅屋连接着草丛边的池塘。 打开门惊吓了燕子,提水时得到了游鱼。 地处偏远春天依然宁静,人们清闲日子过得缓慢。 山间的鸟儿忽然停止啼鸣,飞起来又紧紧相随。
去完善
释义
1. 柳竹:柳树与竹子。这里指隐居之所的自然环境。 2. 花坞:花草繁茂的地方。这里指隐居之处的景色。 3. 茅茨:用茅草建造的房子,简陋的房屋。这里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4. 草池:长满草的水池。这里指隐居之处的景色。 5. 开门:指打开门时。 6. 惊燕子:指燕子被突然打开的门吓到。 7. 汲水:从井中取水。这里指诗人在取水时得到鱼儿。 8. 春犹静:春天依然宁静。这里指隐居之处的春天非常宁静。 9. 人闲:人们闲暇无事。这里指诗人自己的闲暇生活。 10. 日自迟:时间过得很慢。这里指诗人感受到的时间变化。 11. 山禽:山中的鸟类。这里指栖息在山中的鸟类。 12. 啼忽住:忽然停止啼叫。这里指山禽在诗人面前忽然停止了啼叫。 13. 飞起又相随:飞起来后又跟随着诗人。这里指山禽在诗人面前飞起来后又跟随着诗人。
去完善
赏析
《山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首联“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通过对柳竹、花坞、茅茨和草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在山间隐居的生活状态。 颔联“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打开门时燕子受到惊吓,汲取溪水时无意间得到鱼儿,这些细节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物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地僻春犹静,人闲日自迟”,描述了诗人居住的地理环境偏僻,春天依然显得宁静;人们悠闲自在,日子过得缓慢。这反映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心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这一句通过描绘山禽的啼声和飞翔的姿态,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山禽忽而停止鸣叫,忽而又跟随飞起,为这幅静谧的春日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收录于《四库全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林间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在。 徐玑生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以求心灵的安宁。徐玑也不例外,他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如科举失利、官场风波等,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向往与世无争的山林生活。 在山居生活中,徐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他在诗中写道:“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这句话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的景色,也表现了作者在山林间的闲适心情。同时,他还提到了“秋声连蟀鸣,夜色静寒机。”这两句则体现了山居生活的寂静,以及作者对自然声音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