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赵汝鬯黄中
古道难为友,相期一见中。
但令心事合,不在语言同。
秋早湘烟白,舟移岸蓼红。
别怀如迥野,长与水云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道路上结识朋友很难,只能期待在适当的场合见面。只要我们的内心感受相似,不必拘泥于语言的相同。秋天清晨的湘水雾气弥漫,白色一片;船只移动时,岸边的蓼草呈现红色。分别时的心情如同遥远的原野一般,宽广无边,仿佛与水和云朵紧密相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赵汝鬯黄中:这是诗人的朋友的名字,具体人物信息未详。
2. 古道:指古代的道路,也象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
3. 难为友:难以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4. 相期:期待,希望。
5. 一见中:指在某个瞬间,通过短暂的交往就能理解对方。
6. 但令:只要让。
7. 湘烟:湖南省的云烟,这里代指湖南一带。
8. 舟移:船只移动。
9. 岸蓼:岸边的蓼花,是一种秋天盛开的植物。
10. 迥野:遥远的地方,形容辽阔的原野。
11. 长与:经常和。
12. 水云:水和云彩,这里用来形容辽阔的天空和大地。
去完善
赏析
《别赵汝鬯黄中》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与友人告别时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古道难为友,相期一见中”,表达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结交朋友的困难,但却能在这艰难中找到相知相惜的朋友。诗人与赵汝鬯的相遇或许也源于这份难得的缘分。
颔联“但令心事合,不在语言同”,指出真正的朋友并不在于彼此语言是否相同,而在于心灵相通。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理解,也是对赵汝鬯之间的友谊的一种肯定。
颈联“秋早湘烟白,舟移岸蓼红”,是对分别时景色的描绘。秋意渐浓,湘水弥漫着白雾,小舟渐行渐远,岸边的蓼花在风中摇曳。这一景象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更表现了离别的伤感。
尾联“别怀如迥野,长与水云通”,表明虽然离别在即,但两人的心却如同广阔的原野,永远与远方的水云相连。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不舍,又寄寓了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景色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玑的《别赵汝鬯黄中》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北方中原地区的丧失,南宋朝廷被迫偏安江南一隅,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徐玑本人曾在官场任职,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辞去了官职,回归乡里,过上了自给自足的耕读生活。在这段时期,他与赵汝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一起探讨学问,切磋诗艺。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别友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自得和知足。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友情、亲情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