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途寄翁灵舒
闻道长溪令,相留一馆闲。
便令全近舍,尚隔几重山。
为旅春郊外,怀人夜雨间。
年来疎览镜,怕见减朱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得知在长溪担任县令的朋友,请我暂留一座悠闲的住所。
虽离友人住处不远,但依然隔着几重青山。
在春天郊外的旅行中怀念起故人,夜晚在雨中感伤。
近年来疏于对镜自照,害怕看到脸上失去红润的容颜。
去完善
释义
1. 檄途:旅行的路程。
2. 翁灵舒:翁卷,字灵舒,浙江温州平阳人。南宋诗人。
3. 长溪:指永嘉,即今浙江省温州市。
4. 令:长官,此指县令。
5. 相留:相互挽留。
6. 一馆闲:在一个闲暇的馆舍之中。
7. 便令:即使让……
8. 全近舍:指住所很近。
9. 尚隔几重山:还是相隔几座山。
10. 为旅:成为旅客。
11. 春郊外:春天的郊外。
12. 怀人:想念的人。
13. 夜雨间:在夜晚下雨的时候。
14. 年来:近年来。
15. 疎览镜:疏于照镜子。
16. 怕见:害怕看到。
17. 减朱颜:减少红润的容颜,表示憔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徐玑与翁灵舒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长溪令是指翁灵舒的官职,他在远方任职,而徐玑则在闲适中度过了这一时期。尽管他们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但仍然觉得隔着几重山一般遥远。春天郊外的旅行使得诗人更加思念友人,夜雨中更是感慨万分。近年来诗人疏于照看镜子,因为他害怕见到自己逐渐老去的容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檄途寄翁灵舒》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197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局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徐玑在诗坛上颇有建树,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然而,在这个时期,他的人生遭遇了不少坎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意,仕途上也未能取得显要的职位,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忧虑。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逐渐衰败,金兵时常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困苦,民族矛盾尖锐。而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也愈演愈烈,政治腐败严重,使得国家的局势更加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玑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他用优美的诗句描绘出山河壮丽的景色,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