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杨诚斋
名高身又贵,自住小村深。
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
养生非药铒,常语尽规箴。
四海为儒者,相逢问信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名声显赫,地位高贵,却居住在偏远的小村庄里。
家门清澈如水,生活简朴,但带着金子。
养生不靠药物,而是通过日常的言语来规劝和引导。
四海之内的读书人,相逢时总喜欢询问彼此的消息和近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见:拜见。
2. 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字诚斋,号本立子。
3. 名高身又贵:指名声显赫且地位尊贵。
4. 住小村深:居住在偏僻的小村庄。
5. 清得门如水:家门前清澈平静如同流水,寓意家门清净无尘。
6. 贫惟带有金:尽管贫困,但仍有金子般的品质。
7. 养生非药铒:调养身心并非依赖药物。
8. 常语尽规箴:常用言语传递箴言、告诫。
9. 四海为儒者:四海之内皆为读书人。
10. 相逢问信音:偶尔相逢,互相询问音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杨诚斋的会面,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之情。诗中提到的“清得门如水”表达了对杨诚斋清廉品质的赞美,“贫惟带有金”则暗示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不失尊贵。此外,诗人还赞扬了杨诚斋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学识,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全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杨诚斋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使人们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杨诚斋》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昏暗,内忧外患不断,民众生活困苦。
徐玑,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人。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日渐腐败,徐玑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得到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在人生失意之际,徐玑结识了杨诚斋(即杨万里),两人成为忘年交。杨万里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诗歌才华横溢,对徐玑的影响很大。在杨万里的鼓励下,徐玑开始尝试写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见杨诚斋》一诗,正是徐玑在与杨诚斋交往的过程中创作的。在这首诗中,徐玑表达了对杨诚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山水景色,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反映出徐玑当时的心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