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坡
浅水低坡几树苔,冷光摇动玉尘埃。
横斜直似安排得,古怪多应折损来。
洁白要须侵夜看,飘零却是被春催。
闲来立断清风影,一片飞香落酒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浅浅的水面下有几株长满了青苔的小树,那冷冷的光映照在玉质的尘埃上轻轻摇动。这些树木的形态纵横交错,就像是有人特意设计的一样,看似奇特,却又让人觉得这是自然造就的结果。
在夜晚的时候,洁白的梅花看起来更加动人;而春天的来临又让它们渐渐凋零。闲适地站在树下欣赏着梅花的清姿,一阵微风吹过,一片梅花飘落下来,香气扑鼻,落在杯子里,令人陶醉。
去完善
释义
1. 梅坡:古诗词中常见借物咏志的表达方式,梅坡通常是指梅花开放的地方。
2. 低坡:指种植梅花的山坡或平地。
3. 浅水低坡:指地形较低平湿润,适宜梅花生长的环境。
4. 苔:指地衣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梅树下的自然环境。
5. 冷光:指月光照耀下梅花的美丽姿态。
6. 横斜:指梅花树枝的形态,一种自然扭曲的美。
7. 安排得:指梅花的生长形态像是有意安排的。
8. 古怪:奇特、不平凡的意思。
9. 多应: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
10. 折损来:指经过曲折的生长过程。
11. 洁白:指梅花的颜色,通常象征高尚的品质。
12. 侵夜:接近夜晚的时候,这里表示在月光下观察梅花。
13. 飘零:指梅花的凋谢。
14. 被春催:春天是梅花盛开的季节,这里的意思是春天的到来促使梅花凋谢。
15. 立断清风影:表示在清风中欣赏梅花的美景。
16. 一片飞香:指梅花飘落的花瓣。
17. 酒杯:饮酒的器具,这里代表诗人喝酒时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梅坡》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咏梅诗。诗中描绘了梅花在早春时节的形态与景致,展现了诗人对于梅花的独到见解。
首联"浅水低坡几树苔,冷光摇动玉尘埃。"写梅树的所在地以及它们散发出的冷冽光华。在这里,诗人用“浅水低坡”来突显梅花所处的环境,而“冷光摇动玉尘埃”则强调了梅花特有的光泽。
颔联"横斜直似安排得,古怪多应折损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梅花的花瓣、枝干,形象地展现出梅花的姿态和生命力。这里的"横斜"指的是梅花的伸展方向,"古怪"则表示梅花的奇特形态。
颈联"洁白要须侵夜看,飘零却是被春催。"此联通过对梅花的颜色及凋落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解读。一方面,"洁白"表现梅花的洁净无暇;另一方面,"飘零"一词则传达了梅花凋零时的哀婉美。
尾联"闲来立断清风影,一片飞香落酒杯。"诗人通过自己在欣赏梅花时的惬意心情,寄托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这句诗句为全篇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坡》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梅花的优雅风姿和傲骨精神。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5年至1173年之间,正值宋金对峙时期。
在这个阶段,徐玑的个人生活颇为丰富。他曾历任州县官职,并在地方任职时对民众疾苦感同身受。他的诗歌风格朴实,充满民情画意,反映出他对百姓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此外,徐玑还参与过南宋朝廷的文人唱和活动,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比较复杂。一方面,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领土丧失;另一方面,宋金之间的关系时战时和,双方不断进行外交谈判。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表达出忧国忧民之情,力求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然而,也有部分士人选择逃避现实,流连于山水田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徐玑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文人,他的作品既表现出对国家的担忧,又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梅花的风骨,传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这首《梅坡》正是他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灵写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敬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