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梅 其二

标题包含
梅 其二
是谁曾种白玻璃,夐绝寒荒一点奇。 不厌垅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 幽深真似离骚句,枯健犹如贾岛诗。 吟到月斜浑未已,萧萧鬓影有风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有谁种植了这些白色的玻璃(指雪花)?它们在寒冷的荒野中显得如此独特。 即使田野里有成百上千的树木,我最喜欢看的还是那几棵在窗下的。 这里的幽深和枯健让人想起了《离骚》的诗句,以及贾岛的诗篇。 当月亮倾斜时,我的吟咏还没有结束,寒风轻轻吹过我的头发。
去完善
释义
1. "白玻璃":形容梅花洁白如雪。 2. "夐绝寒荒":形容梅花生长环境的寒冷与荒凉。 3. "离骚句":指《离骚》中描述的诗句,这里用来形容梅花的美丽和优雅。 4. "贾岛诗":贾岛是唐代诗人,以“苦吟”著称,这里用他的诗句来形容梅花的枯瘦而坚强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梅 其二》徐玑的这首诗歌以梅为主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清丽脱俗的风貌。诗人将梅花比作“白玻璃”,以其晶莹剔透的形象引人入胜,而这种形象在一片“寒荒”之中显得尤为奇特和珍贵。同时,诗人对于垅头的千树万树梅景并无厌恶之情,反而更珍爱窗下的三两枝梅,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体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此外,诗人通过“幽深”和“枯健”两个词语揭示了梅花的内在精神品质,使之与屈原的《离骚》以及贾岛的诗作形成了深层次的共鸣。当月亮西斜,诗人仍然沉浸在吟咏梅花的乐趣中,那如风吹动的萧萧白发,更是凸显了诗人与梅花之间深厚的感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 其二》徐玑 一片霞从海上来,照得梅花分外开。 更堪诗客重吟赏,唤取夭桃赶后来。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徐玑之手,是他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描绘自然之美,借景抒情,并以此寓托人生哲理和家国情怀。 在这个阶段,徐玑个人生活并不顺利。他曾辗转各地求官,却始终未能得到赏识,直到晚年才因文采斐然而受到朝廷重用。这种人生的跌宕起伏,使他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通过写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与此同时,宋朝正处于国家积贫积弱、战乱频仍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关注国家命运的同时,也在寻找心灵的慰藉。徐玑的这首咏梅诗展现了高尚的品格,是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的体现,为当时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