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上怀古堂
山前事迹古来多,风雨尘埃竟若何。
惟有白衣秦处士,数篇佳句不曾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前的历史中,古代的事迹非常多,经历了无数风雨和世事沧桑。只有那位白衣飘飘的秦处士,留下了几篇优美的诗句,依然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山前:指山前河;此地位于河南洛阳北郊。
古来:自古以来;自古至今。
风雨:比喻艰难困苦的岁月或经历。
尘埃:尘土,喻为俗世纷扰。
竟若何: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
白衣:指未及第的士人。
秦处士:指的是唐朝诗人秦系,字公绪,会稽人。
佳句:优美的诗句。
不曾磨:没有被磨损或磨灭,依然保留完整无损。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九日上怀古堂》中,诗人徐玑借古代遗迹引发的思考。开篇两句“山前事迹古来多,风雨尘埃竟若何”,描述了历史长河中众多故事,历经沧桑,最终都化为尘土。接下来的两句“惟有白衣秦处士,数篇佳句不曾磨”,以著名的唐朝隐士秦观为例,他虽然身处尘世,但他的诗篇却永远流传于世,不受风雨尘事的影响。整首诗表达出诗人在感叹历史无常的同时,也寄予了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篇章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上怀古堂》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徐玑的代表作之一。此时正值宋朝末世,政治腐败、外患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徐玑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人忠诚、勇武精神的敬仰和对当代社会的失望之情。诗中的“古堂”象征着古人的智慧和英勇,而“九日”则是诗人对人生理想的一种寄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
徐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仁人志士的品质,因此在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同时,他也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有限,希望能通过倡导正义、传播文明来唤起民众的力量,共同抵抗外侮,复兴国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