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怀古
淮南昔繁丽,富庶天下称。
管弦十万户,夜夜闻喧腾。
不徒竹西寺,歌吹相豪矜。
一朝烽火急,廛市为沟塍。
风月无欢场,睥睨皆射堋。
荒荒野月白,照地如寒冰。
自从画江守,岁岁输金缯。
萧条闾井间,水旱又频仍。
我来经故里,日暮此一登。
隋唐倐己往,遗迹几废兴。
江山极苍莽,望之涕沾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淮南繁华富饶,享誉全国。
万家灯火辉煌,乐曲声声震天。
不仅有竹西寺的美景,还有那动人的歌唱和欢乐的鼓声。
然而,一旦战火燃起,繁华的城市变成了泥泞的战场。
曾经的风月和欢愉已经消失无踪,只剩下冰冷的箭靶。
月光照耀下的荒原,一片惨白,犹如寒冰。
自从成为了战乱的边界,年年都需要输送金钱和物资。
如今的生活贫困潦倒,水灾旱灾接连不断。
我回到家乡,故地重游,已是傍晚时分。
隋唐已经过去,留下的遗址几经变迁。
眼前是一片苍茫的江山,让人泪湿衣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竹西:这里指扬州竹西寺。竹西,位于江苏扬州市北,因东晋时在此设竹西亭而得名。
2. 淮南:指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即今天的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东部一带。
3. 富庶天下称:这里的“称”是称赞的意思。全句意思是这个地区财富丰富,被天下人称颂。
4. 管弦十万户:形容扬州的繁华与喧闹。管弦,泛指音乐。十万户,古代对城市的规模划分,十万户的城市在当时属于大城市。
5. 不徒:不仅。
6. 歌吹:歌声和笛声。
7. 豪矜:恃才自负。
8. 一朝烽火急:指发生战乱的时期。
9. 廛市:集市。
10. 为沟塍:变为战场。沟塍,农田间的灌溉渠道和田埂,此处比喻战争的战场。
11. 无欢场:没有欢乐的地方。
12. 睥睨:斜视的样子,此处指射箭瞄准的目标。
13. 射堋:箭靶。
14. 画江守:指唐代的扬州节度使杜佑。
15. 岁岁输金缯:每年都要向中央政府输送金银和丝织品。金缯,金属和丝绸,这里泛指财物。
16. 萧条闾井间:指扬州城市经济萧条。闾井,乡里民居。
17. 水旱又频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18. 日暮此一登:指作者在傍晚时分登上这座寺庙。
19. 倏:忽然。
20. 遗迹几废兴:隋唐时期的遗迹已经荒废或重建多次了。
21. 江山极苍莽:指江山景色非常壮丽辽阔。
22. 望之涕沾膺:看到这壮丽的景象,令人感动落泪。涕沾膺,泪流满面。
去完善
赏析
《竹西怀古》是唐代诗人李易的一首描绘历史与现实交错的诗篇。诗中,作者首先以“淮南昔繁丽,富庶天下称”描绘了昔日淮南地区繁华的景象,而接下去的“管弦十万户,夜夜闻喧腾”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地区的繁荣与富饶。然而,这种繁华在“一朝烽火急,廛市为沟塍”两句后被战乱打破,原本歌舞升平的市井化为一片狼藉。在接下来的四句中,作者描述了战争之后的景象:昔日的风月之地变成了荒凉的场所,战争的痕迹四处可见,这都让人感叹不已。
紧接着,作者写到“自从画江守,岁岁输金缯”,这是指当时的唐朝每年要向北方的少数民族缴纳大量的财物以求平安。这个事实使得当地百姓的生活愈发困苦,而自然环境中的水旱灾害更是加重了民众的苦难。因此,当诗人来到此地故地重游时,看到的历史遗迹和眼前的荒凉景象让他不禁悲痛。
最后,诗人用“隋唐倐己往,遗迹几废兴”两句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隋唐盛世已成为过去,留下的遗迹也在岁月的流转中或兴或废。由此,作者发出了“江山极苍莽,望之涕沾膺”的感慨,表达对过去辉煌的追思以及对现在困境的无奈。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