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仙人洞

标题包含
仙人洞
云巘分佳茗,风潭矗怪松。 书疑黄石授,税可紫芝供。 抵玉那惊鹊,探珠欲近龙。 晚来听近雨,乞水濯尘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云半山腰上分布着名贵的茶叶,大风潭水中矗立着奇特的松树。 像研读秘籍般地读书学习,交点税就可以得到紫芝这样的宝贝。 这里接近玉矿,以至于喜鹊都感到惊讶;探寻珍珠时几乎要靠近神龙。 晚上听到细雨声,就想要求得一份清净,洗去一身尘埃。
去完善
释义
1. "云巘":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2. "佳茗":好茶。 3. "风潭":诗中指仙人洞的一处地方。 4. "怪松":指奇特的松树。 5. "书疑黄石授":用黄石公授予张良兵法的典故,表示作者对仙人洞的一种猜测。 6. "税可紫芝供":以紫芝作为赋税,表明仙人洞可能是个避世的地方。 7. "抵玉":指接近玉石。 8. "惊鹊":形容突然间感到惊喜。 9. "探珠":寻找珍珠。 10. "近龙":指接近宝藏。 11. "晚来听近雨":晚上来临时听着临近的雨声。 12. "乞水濯尘容":祈求雨水洗净身上的尘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仙人洞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向往仙人的生活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首联“云巘分佳茗,风潭矗怪松”写的是诗人来到仙人洞,看到了云雾缭绕的山巅和怪石嶙峋的风潭,还有矗立的奇松。这一句形象地勾勒出了仙人洞的神秘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书疑黄石授,税可紫芝供”则是对仙人洞中生活的想象。诗人猜想这洞中可能藏有古人留下的书籍,是受到黄石公点化的仙人所遗留;而这美丽的风景与珍贵药材可能是向路过的神仙征收的税赋。这两句深化了仙人洞的神秘感,同时透露出诗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颈联“抵玉那惊鹊,探珠欲近龙”写的是诗人想要触摸到仙境中的宝玉,但又畏惧接近那条像龙的怪物。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仙境宝物的向往,也暗示出他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晚来听近雨,乞水濯尘容”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用这仙境之水洗净自己的尘俗之容的愿望。这不仅表现出诗人渴望超凡脱俗的心态,同时也揭示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仙人洞》是唐代诗人李易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8年前后,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唐朝由盛转衰,政治动荡不安。在这个特殊时期,李易为躲避战乱而隐居于山林,他在山中领略了自然的美好和仙境般的景色,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歌。 李易的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曾仕宦朝廷,但因厌倦官场腐败而选择归隐山林。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更是深感世事沧桑,于是在深山幽谷之中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致力于文学创作,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在这首《仙人洞》中,他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山洞的神秘景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频发,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却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他们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李易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心态——既渴望美好的生活,又对现实感到无力回天。这种矛盾的心理在《仙人洞》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