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吊柴道士

标题包含
吊柴道士
老子犹龙不可亲,庄周与蝶孰为真。 补还石鼎吟边句,飞作临臯梦里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廷鸾(1220年-1306年),字翔仲,号碧梧居士,江西乐平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尚书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马廷鸾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子如同云端飞龙难以亲近,庄周和蝴蝶谁是真的存在? 补充了石鼎边吟唱的诗句,化作梦里在临臯漫步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老子犹龙:老子,即李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犹龙,这里形容他像龙一样神秘高深。 2. 庄周与蝶:这是出自《庄子·齐物论》的一个寓言,寓意形神俱灭、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3. 补还石鼎:这是用李贺的《石鼎联句诗序》的故事,借指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 4. 吟边句:指诗词作品中的佳句。 5. 飞作临臯梦里人:这是引用苏轼的诗句,比喻诗人通过写作,成为梦幻中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吊柴道士》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怀古诗。诗人以老子、庄子两位道家大师的故事开篇,探讨生命的真实和虚幻。老子如同神龙一般难以亲近,而庄周则陷入了蝴蝶梦的虚实难辨。这两句诗寓意着生命的神秘莫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下来,诗人提到“补还石鼎吟边句”,意指诗人努力填补道家的缺失,通过自己的诗篇传承道教的精神。而“飞作临臯梦里人”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梦中与古人交流的愿望。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又展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吊柴道士》是南宋末年诗人马廷鸾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当时元军攻占临安,南宋朝廷被迫南迁至福建。在这首诗中,马廷鸾表达了对柴道士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 马廷鸾出生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他在宋金战争中担任过抗金将领,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在南宋末年,他亲眼目睹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以及百姓的苦难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国家的危亡。 在《吊柴道士》这首诗中,马廷鸾通过对柴道士的哀悼,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借柴道士之口,传达了人们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愤懑之情。同时,他也揭示了在这样一个动乱时期,民间百姓所承受的巨大苦难。 总的来说,《吊柴道士》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马廷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百姓的关怀。这首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