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院

标题包含
道院
斋余深炷一炉香,宴坐怡神阅宝章。 夜静沉沉天籁息,步虚声起月回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安静的夜晚,我深深地点上一炉香,坐在家中阅读着珍贵的篇章,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愉悦。四周宁静得只有风声和虫鸣,突然间,一声悠扬的音乐响起,好像是从月亮的回廊上传来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道院:指道教的庙宇或修炼场所; 2. 斋余:吃过饭后; 3. 炷:点燃蜡烛; 4. 一炉香:指在烧香参拜神明时的仪式; 5. 宴坐:静坐休息; 6. 怡神:使心情愉悦; 7. 阅宝章:阅读经典的篇章; 8.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 9. 步虚声:古代道教音乐; 10. 月回廊:月光照映下的走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作者在书院里读书的场景。首句描述了他在斋戒之余点燃了一炉香,暗示了此刻的静谧与虔诚。第二句中的“怡神”表达了读书带给他的愉悦感,仿佛在与圣贤交流,汲取智慧。而“阅宝章”则表现了作者对于古籍的热爱,以及对其深邃内涵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夜静”、“天籁息”等词营造了一种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夜晚的安宁和寂静。最后一句中,“步虚声起月回廊”描绘了一幅空灵的画卷:夜幕降临,月亮升起,伴随着天空中飘渺的音乐,诗人在书院中漫步,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整首诗既有宁静的氛围,又有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院》是南宋诗人徐安国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后期,即公元1189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身为朝廷官员的徐安国,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常反映出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这段时间里,徐安国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处理过许多民生问题,深感民间疾苦;也曾因直言敢谏而触怒了权贵,被贬谪流放。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南宋后期的时代背景也与徐安国的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当时,金兵南侵,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斗争,徐安国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的忧虑和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