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句 其二

标题包含
句 其二
出郭扶筇上翠屏,却从云隙望莎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出城墙外,拄着竹杖登上翠绿的山峰,透过云层空隙眺望那远方的莎草之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郭:原指外城墙,这里泛指城。 2. 扶筇:手杖。筇,竹手杖。 3. 翠屏:绿色屏风,形容翠绿的山峦或树木。 4. 云隙:云朵的缝隙,这里指透过云的间隙看到天空。 5. 莎城:古代匈奴的别称,这里代指远方的边境城市。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离开家乡,走向远方时的所见所思。首句“出郭扶筇上翠屏”描绘了诗人走出家乡,杖藜而行,走向远方的情景。这里的“翠屏”指的是远处的青山,寓意着诗人将要抵达的目的地。第二句“却从云隙望莎城”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远离家乡,但依然牵挂着故乡的心情。这里的“云隙”象征着距离,而“莎城”则是诗人所怀念的故乡。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离乡远行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故乡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 其二》徐安国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代晚期。这一时期,朝廷腐败、宦官弄权,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徐安国作为一名文人雅士,对时事忧心忡忡,渴望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在他的诗文中,我们时常能看到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古诗中,徐安国通过描绘秋景的寂寥,抒发了自己对时代的感慨。在萧瑟的秋风中,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他的诗句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这首古诗是徐安国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徐安国独特的文学风格,更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