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不朝伐之煜降江南平为震雷薄矣·震雷薄
震雷蒲矣,胡蝇之营。
弥江负淮,隩天险矣。
宁曰我尽臣度,肃恭威灵。
宇宙混同,一方阻。
皇明建灵旗,下巨般。
震威而怀,靡事戕戮。
王师如翰,至则速。
风漰雷磕,奄其覆。
哀哀逆俦,维喙乞长降。
樏车青盖,朝帝乡。
妖氛杀翳,旋披攮。
膏痿腥{月奥},德泽滂。
凯旋金声,奏洋洋。
煇燿万国,俱向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震动的雷声好像蒲草摇动,忙碌的苍蝇如营垒般紧密。
蜿蜒的江河背靠淮河,曲折的天险环伺。
愿以忠诚侍奉君王,恭敬地接受神的威严。
宇宙混沌统一,阻碍的力量仍然存在。
光明之神升起彩旗,众神共同降临。
用威严抚慰人们,避免无谓的杀戮。
王师的军队如同鸟群,抵达战场迅速果断。
风暴、雷鸣席卷而过,黑暗被迅速驱散。
悲哀的敌人俯首乞求,期望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绿色的车轮和车顶,前往帝王的故乡。
妖异的邪氛渐渐散去,露出了清楚的世界。
浓重的腥臭开始减弱,道德的恩泽如泉水般涌出。
胜利的钟声奏响,荣耀充满天地间。
光辉照耀万国,共同朝向正义的方向。
去完善
释义
以下是对应的注释:
1. 李煜: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他在位期间,南唐逐渐衰落。
2. 不朝伐之:这里指北宋并未攻打南唐。
3. 降江南:指李煜投降北宋,江南成为北宋领土。
4. 震雷薄矣:形容战鼓声如同雷声震动大地。
5. 震雷蒲矣,胡蝇之营:这句形容战争激烈,如同雷电交加,苍蝇无法生存。
6. 弥江负淮,隩天险矣:这句描述战场的地理环境,长江、淮河一带地势险要。
7. 宁曰我尽臣度,肃恭威灵:这句表示宁愿做到极致的臣子本分,以表现出对皇帝的尊敬。
8. 宇宙混同,一方阻:这句话描述了天地间和谐统一的景象,但仍有地方存在阻碍。
9. 皇明建灵旗,下巨般:这句表明皇帝建立了威武的军队,准备进攻。
10. 震威而怀,靡事戕戮:这句表示军队的威严令人敬畏,不会无故杀害无辜之人。
11. 王师如翰,至则速:这句赞扬军队行动迅速,犹如群鸟疾飞。
12. 风漰雷磕,奄其覆:这句描绘了战场上风起云涌,雷霆万钧的场景。
13. 哀哀逆俦,维喙乞长降:这句表达了对投降敌人的同情,希望他们能长久地归顺。
14. 樏车青盖,朝帝乡:这句意味着他们终将朝拜皇帝,实现国家的统一。
15. 妖氛杀翳,旋披攮:这句表示扫除一切邪恶势力,实现国泰民安。
16. 膏痿腥{月奥},德泽滂:这句赞美皇帝的恩泽如同膏脂一般滋润万物。
17. 凯旋金声,奏洋洋:这句表示胜利的军队奏起了雄壮的乐曲。
18. 煇燿万国,俱向方:这句描述了皇帝的荣光照耀着每一个国家,大家共同向往和平繁荣的未来。
去完善
赏析
《李煜不朝伐之煜降江南平为震雷薄矣·震雷薄》这首词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南唐被北宋平定时的情景。作者以“震雷薄”为主题,暗示战争的震撼力和强大的破坏力。在词中,作者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战争比喻为“震雷”,凸显其破坏性和不可阻挡的气势。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和平与统一的向往,希望四海一统,万民共享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煜不朝伐之煜降江南平为震雷薄矣·震雷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75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这一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北宋灭亡,南唐覆灭。崔敦礼以此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了这首咏史怀古诗。
在诗的创作时期,李煜正面临着亡国之痛和身陷囹圄的困境。作为一代君主,他本应励精图治,保卫国家,却未能挽救国家的颓势。他的悲剧命运与人生际遇,使得诗人对李煜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感慨。
此外,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随着北宋的崛起,南北统一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南北统一的进程中,许多小国和割据势力都成为了历史的过客,南唐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诗人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李煜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同情和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