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至玉泉院时从院外西转将上因目击洞中稍立以挹其概欲赋诗未暇今还至所立之地却赋此以补之
昨转希夷洞,傍山两画屏。宿云团滃白,微峭吐寒青。初晰雄嘘彩,余烟小遁形。劲风传远势,连树报繁听。苔径阴长,云关窅不扃。气从当夏肃,叶趁未秋零。玄化韬空曲,神机注眇冥。地关才小试,灵景顿孤醒。真秘怀招拒,浮辞忽巨灵。茅龙将几化,船藕是何龄。眇么醯中蠓,浮游水面萍。未麾儿女恋,那得凤凰翎。一任悬危锁,须当到绝陉。只今酬愿毕,诗以记曾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天傍晚时分来到了希夷洞,临近山脚处有俩面屏风似的山。山间的云朵浓郁如墨水,山峰在暮色中显得微微有些险峻。云层翻滚之下透出寒冷的青光。起初明晰的是雄浑的水雾彩绘,而后烟雾渐渐消隐。强劲的风声传来远方的气势,伴随着树林的阵阵喧哗。
沿着布满苔藓的小径前行,通向幽深的云间关卡仿佛没有门扉。在此能感受到夏季的清凉,叶子似乎迫不及待地在秋天到来之前变黄凋零。大自然展现出神奇的魔力,如同隐藏着的神秘旋律。山水之间显现出神奇的光辉,让人心生敬畏之情。这里的景色如此迷人,甚至让人产生种种幻觉。茅龙或许将要发生变化,而船藕的年龄则无人能知。眼前的景象虽然渺小,但却像蝴蝶、浮萍般脆弱。在这样的景致里,人们很容易沉浸其中,又怎能求得凤凰的羽毛呢?
让我们暂且将那些危险的事物抛开,尽情地享受这美景吧。现在我们已经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这样的风景,让我们用诗句记录下曾经在这里的美好回忆。
去完善
释义
1. 玉泉院: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脚下,为道教庙宇,供奉陈抟。
2. 希夷洞:在玉泉院内,传为陈抟修炼之处。
3. 画屏:屏风般的山岩。
4. 宿云:隔夜的云雾。
5. 团滃白:形容云雾凝聚在一起呈现出白色。
6. 微峭:稍微陡峭的山峰。
7. 寒青:寒冷的绿色。
8. 雄嘘彩:指山风吹过,雾气消散,展现出雄壮的景色。
9. 余烟小遁形:剩余的烟雾渐渐消失。
10. 劲风:强烈的风。
11. 连树报繁听:风吹动树木发出喧闹的声音。
12. 苔径阴长Referencias: 有苔藓的小径阴暗潮湿。
13. 云关:云雾弥漫的地方。
14. 窅不扃:深远而不见尽头。
15. 气从当夏肃:天气在夏天依然凉爽。
16. 叶趁未秋零:树叶在秋天之前就开始凋落。
17. 玄化韬空曲:神秘的造化隐藏在曲折的山路间。
18. 神机注眇冥:神奇的生命迹象隐秘在幽暗的地方。
19. 地关才小试:刚接触地气就感受到了神奇的景象。
20. 灵景顿孤醒:孤独地感受到这美妙的景象。
21. 真秘怀招拒:真实的神秘景象让人想要接近又有些畏惧。
22. 浮辞忽巨灵:突然感受到巨大的生命力。
23. 茅龙将几化:即将变化的茅草如龙一般。
24. 船藕是何龄:船上的莲藕已经生长了多长时间。
25. 眇么醯中蠓:渺小的我如同蚂蚁一般。
26. 浮游水面萍: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
27. 未麾儿女恋:还没有放弃对美好景色的留恋。
28. 那得凤凰翎:怎么能得到凤凰的羽毛。
29. 一任悬危锁:任由危险的事物挂在眼前。
30. 须当到绝陉:必须到达险峻的高峰。
31. 只今酬愿毕:现在实现愿望的感觉已经结束。
32. 诗以记曾经:写下这首诗纪念曾经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个人感受的诗篇。开篇诗人描述了游览的地点——希夷洞,周围的景色如同一幅山水画,云雾缭绕,峭壁挺拔。紧接着,诗人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洞中的景象:白云汇聚,形成一团白雾;微峭的山峰吐露着寒冷的绿意。随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这景致是大自然的神机妙算。“苔径阴长埧,云关窅不扃”,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显得更加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履在游览陕西省华阴县的玉泉院时所作。创作时间大致为明朝初年,约公元1368年至1425年间。这一时期,王履正担任御医,为皇帝治病,同时也在进行医学研究。由于他的医术高超,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然而,他也因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而多次受到朝中权臣的排挤。
在这一时间段内,明朝正处于巩固政权的阶段。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崛起,建立了明朝。他实行一系列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国家逐渐繁荣起来。然而,明朝初期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等。这些社会现象对王履的人生际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思考。
玉泉院位于华山脚下,是道教胜地,有许多美丽的山水景观和历史遗迹。王履在游览玉泉院时,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玉泉院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