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江泛舟

标题包含
湘江泛舟
湘川洛浦三千里,地角天涯南北遥。 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湘江与洛水相隔三千里,天地尽头,南北遥远。除了共同倾诉衷肠之外,不担心谁会让我俩黯然神伤。
去完善
释义
1. 湘川:这里指湖南省的湘江。 2. 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的是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地区。 3. 三千里:形容两地相距遥远。 4. 地角:指地球的最角落,这里是夸张说法,表示两地相隔甚远。 5. 天涯:天地的边缘,比喻极远的地方。 6. 不愁谁奈:不用担心别人能怎么办。 7. 两魂销:指两个地方的魂魄相互思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湘江泛舟》,描绘的是作者在湘江上泛舟的场景。诗人以湘江与洛浦的遥远距离作为背景,凸显出两地之间的辽阔疆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地角天涯南北遥”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湘江泛舟时对远方的想象和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则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通过饮酒消愁来排解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这里,“百壶”是借代手法,用以形容酒之多,表达了诗人沉湎于酒中以忘却现实困扰的无奈。而“两魂销”则意味着诗人的灵魂因远离故乡而无法得到安慰和寄托。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哲理,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江泛舟》是唐朝诗人杨凭的一首描绘江上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世纪下半叶,也就是唐玄宗至德宗年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走向衰落,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诗歌文化却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杨凭是唐朝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多次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郁、深沉的情感。在《湘江泛舟》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湘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的感慨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同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生活繁荣多样,人们对诗歌的热爱已经达到了高潮。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杨凭的《湘江泛舟》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