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怀·思禹
揽九州兮余忧,民将鱼兮谁瘳。
水受令兮安流,菱芃芃兮方秋。
老帝力兮茫茫,射神鱼兮飞舟。
朝帝君兮不下,莽故疆兮生埃。
踏苍龙兮倏东,棲楼游兮故宫。
擢桂栋兮兰房,惠帱兮荃床。
翳残书兮罅{左缶右齿},杳空山兮神扬。
神扬兮何极,有人来兮为之太息。
湿刓石兮酒寒,隐怀君兮伤恻。
荪桡兮桂楫,海若兮献月。
采水碧兮紫渊,弄蠙珠兮冰穴。
无一芳兮可酬,心难吐兮犹咽。
砥柱兮汤汤,龙门兮阻长。
事难古兮悲伤,迹苍奔兮蹇余以何往。
朝欲逝兮河津,夕濯衣兮西溆。
花涨兮波恶,鱼斗兮云舞。
沐冠兮嵯嵯,濯予珰兮楚楚。
灵心怪兮来下,乃遗余兮芳杜。
玩芳杜兮三嗅,时不来兮孰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抱九州忧患事,百姓困顿盼拯救。
河流遵道行安顺,菱荷繁茂正逢秋。
神农之力茫茫然,天神难驭洪流急。
拜服天地不敢歇,莽莽大地尘埃生。
驰骋疆场如龙腾,栖息古殿情难舍。
高楼琼宇桂花栋,蕙草铺床情意浓。
读书间隙观山色,神思飞扬心自逸。
万物有灵共乐生,感其不易应叹息。
滴泪研石酒自寒,心中思念情悲切。
扶摇船桨向远方,海神遥赠月色美。
捡拾珍珠清水碧,寒冰洞穴伴冷月。
世间芬芳难报答,心事难言哽在喉。
砥柱奔腾汤汤水,龙门阻隔千里路。
世事艰难使人愁,前路苍苍何去何从。
朝思暮想渡口离,暮浴衣裳西边畔。
花盛开时波汹涌,鱼跃出水面舞云端。
沐浴冠上望云川,濯洗耳环清泠泠。
神奇心灵降临此,留下芬芳杜若花。
赏玩杜若花三回,时光不待人无奈。
去完善
释义
1. "揽九州兮余忧":揽,掌握;九州,古代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余忧,诗人担忧的事务。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担忧国家大事的情怀。
2. "民将鱼兮谁瘳":民,百姓;将鱼,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谁瘳,谁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这句话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忧虑。
3. "水受令兮安流":水受令,指水流受到堤岸的约束;安流,平稳流动。这句话形容水在堤岸约束下的平静状态。
4. "菱芃芃兮方秋":菱,一种水生植物;芃芃,茂盛的样子;方秋,正值秋天。这句话描述了秋天的水生植物茂盛的景象。
5. "老帝力兮茫茫":老帝,指年老的皇帝;力,努力;茫茫,无边的样子。这句话感慨年老的皇帝仍在为国家尽心尽力。
6. "射神鱼兮飞舟":射,捕捉;神鱼,传说中的一种神鱼;飞舟,指速度快的船。这句话描绘了捕捉神鱼的场景。
7. "朝帝君兮不下":朝,朝见;帝君,指皇帝;不下,不离开。这句话表达朝见皇帝时的心情。
8. "莽故疆兮生埃":莽,广大的意思;故疆,指过去的疆域;生埃,尘土飞扬的样子。这句话感慨过去广阔的疆域已经尘土飞扬,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
9. "踏苍龙兮倏东":踏,踩;苍龙,古人对五行的象征物之一;倏东,迅速向东。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快速行进的场景。
10. "棲楼游兮故宫":棲,居住;楼游,高楼巡游;故宫,过去的皇宫。这句话表达诗人对过去的皇宫的怀念之情。
11. "擢桂栋兮兰房":擢,拔出;桂栋,指用桂木做的房屋;兰房,指用兰草装饰的房间。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居住的房屋的华丽景象。
12. "惠帱兮荃床":惠,恩惠;帱,帐子;荃床,指用荃草编织的床铺。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床上用品的豪华。
13. "翳残书兮罅{左缶右齿}":翳,遮蔽;残书,指破旧的书;罅{左缶右齿},指陶器上的裂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旧书的珍惜以及对时光的感慨。
14. "杳空山兮神扬":杳,深远的样子;空山,指寂静的山林;神扬,精神飞扬。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置身寂静山林时的心境。
15. "湿刓石兮酒寒":湿,湿润;刓石,指被水打磨光滑的石头;酒寒,指美酒。这句话表达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心情。
16. "隐怀君兮伤恻":隐,暗含;怀君,指思念的人;伤恻,指悲伤的情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思念的人的深切情感。
17. "荪桡兮桂楫":荪,香草;桡,船桨;桂楫,指用桂木做的船桨。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船上划桨的场景。
18. "海若兮献月":海若,指海神;献月,指海神献上明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海的赞美和对明月的欣赏。
19. "采水碧兮紫渊":采,采集;水碧,指绿水;紫渊,指深渊。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采集绿水和深渊的景象。
20. "弄蠙珠兮冰穴":弄,玩耍;蠙珠,指珍珠;冰穴,指冰窟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玩耍珍珠和冰窟窿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九怀·思禹》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描绘忧国忧民的古诗。整首诗以大禹治水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动荡时期为民担忧的心情。诗人通过对九州洪水、人民受灾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通过神话传说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期待。
在诗歌的开篇,诗人表达了他的忧虑:“揽九州兮余忧,民将鱼兮谁瘳。”他担心国家陷入困境,民众遭受洪水的灾难,却无法得到救赎。这种忧虑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洪水肆虐的场景:“水受令兮安流,菱芃芃兮方秋。”水流受到命令得以平静,然而秋天来临时,菱角生长繁茂,暗示了洪水的危害仍然存在。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洪水灾害的关注和对民众的同情。
诗人接着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老帝力兮茫茫,射神鱼兮飞舟。”大禹虽年事已高,但仍努力治理洪水,射杀神鱼,乘船破浪前行。这象征着诗人决心为国家献身,抵抗一切困难。
诗人还描述了一些历史遗迹,表达了国家兴衰之感:“踏苍龙兮倏东,棲楼游兮故宫。”“踏苍龙”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棲楼游”则描绘了汉武帝巡游的场景。这些历史遗迹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但也警示着国家的兴衰无常。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湿刓石兮酒寒,隐怀君兮伤恻。”诗人饮酒解忧,心系国家,悲痛不已。这种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无奈:“砥柱兮汤汤,龙门兮阻长。”他感叹自己无法像大禹那样拯救国家,化解危机。这种情感沉重而悲壮,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哀。
总的来说,《九怀·思禹》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洪水灾害、大禹治水、历史遗迹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出了诗人高似孙的才情和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怀·思禹》是南宋诗人高似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大禹治水的场景,表达了对他忠诚报国、为民谋福的精神的敬仰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高似孙正值壮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担任过官员,也曾流亡江湖。他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不聊生深感忧虑。他在诗中将大禹视为理想的君主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的渴望。
同时间段内,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战争不断,民生疾苦。然而,这个时代也涌现出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关注民生、忧国忧民,如陆游、辛弃疾等。高似孙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创作《九怀·思禹》表达了他对大禹精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