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偈二首 其一
达磨未来,怀藏至宝,顶髻有珠。 达磨既来,卞和刖足,杨朱途穷。 拟议之间,知君罔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达磨”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是了解、领悟真理的方法。这句话的现代白话文可以译为: - 达磨未来:当禅宗尚未传授时 - 怀藏至宝:拥有珍贵的宝贝隐藏在心间 - 顶髻有珠:头顶上有闪耀的明珠(喻指智慧之光) - 达磨既来:当禅宗的教诲来到世间 - 卞和刖足:楚国的卞和为了献出美玉而失去了双脚(喻指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 杨朱途穷: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杨朱在寻找道途中走到了尽头(喻指人们在追求真理时会遇到困难和困惑) - 拟议之间: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 - 知君罔措:理解到您对此束手无策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达磨:即菩提达摩,禅宗初祖,来自印度的佛教禅宗创立者。 2. 未来:未到达之前。 3. 怀藏:隐藏在心里的。 4. 至宝:最珍贵的宝贝,这里指佛法。 5. 顶髻:头上的发髻,比喻达摩的佛法。 6. 有珠:有价值的东西,这里是赞美达摩传授的佛法智慧。 7. 既来:已经来临。 8.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玉匠,因献玉遭刖刑,后被楚文王赏识封为“楚工”。 9. 刖足:砍去脚的一种刑法。 10. 杨朱:战国初期道家思想家,主张“为我”,提倡个人享乐主义。 11. 途穷:无路可走。这里指杨朱的理论遭遇困境。 12. 拟议:商量讨论。 13. 知君:知道你。 14. 罔措:束手无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达磨”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真谛的理解和体悟。诗中借用达磨、顶髻、珠、卞和、刖足、杨朱等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佛家修行过程中的境界与状态。 “达磨未来,怀藏至宝,顶髻有珠。”这句意味着在达磨尚未到来之前,人们心中怀揣着珍贵的信仰,头顶上的智慧犹如明珠一般闪耀。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的修养和对佛法的敬畏。 “达磨既来,卞和刖足,杨朱途穷。”这句表达的是当达磨到来时,寻求真理的人们可能会遭受磨难,如同卞和被砍去双脚一样痛苦,或如杨朱陷入困境。这里暗示了修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困境。 “拟议之间,知君罔措。”这句表明,当人们在讨论这些道理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和无措,因为佛法的领悟往往需要个人的亲身体悟和实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学修行的描绘,传达了修佛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态度。同时,也揭示了佛法的真谛并非言语所能完全表达,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其中的深奥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首 其一》是唐代著名禅宗大师释本才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之间,也就是唐朝初年。在那个时候,佛教在中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释本才作为一个禅宗高僧,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游历全国各地,传播禅宗教义,指导弟子修行。他的教化方式不拘一格,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深奥的佛学道理,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理解禅宗的思想。 在释本才生活的时代,唐朝初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禅宗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在这个背景下,释本才以禅宗高僧的身份,通过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