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十二首 其四

标题包含
偈十二首 其四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也无佛,也无祖,夜半日输正当午。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两句古文的意思是:一个人有两种选择,但无论选择哪种,都不能执着不放。就像拂子从早到晚在西天和唐土之间往返,既没有佛也没有祖,半夜太阳正运行在正午时分的位置。露水沾满灯芯的时候,谁说黄金如同粪土一般无足轻重?
去完善
释义
【二由一有】指佛教教义中的“三身”概念,即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均由真身生出。这里的“一有”指的是真身。 【拂子】又称拂尘,僧侣用的一种仪具,此处象征代指僧侣。 【西天】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那是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净土。 【唐土】唐朝的中国,这里是作者所在之地。 【夜半日输正当午】这句是比喻时间的流转。意思是深夜太阳在子时的位置,就像中午一样明亮。 【露柱】佛教寺庙内的柱子,通常用于悬挂经幡或告示等。 【灯笼】寺院内用来照明的灯具。 【著时】悬挂着的时候。 【黄金如粪土】意思是佛法至高无上,金钱如同粪土一般微不足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禅宗的一种超脱观念,即摒弃外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诗中的“二由一有”和“一亦莫守”是指从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执着于两个极端。“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则是对这种境界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诗句“也无佛,也无祖”意味着摒弃了对佛祖的崇拜,强调自我内心的领悟。“夜半日输正当午”则表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醒。最后两句“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则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并非外物所能衡量,而是存在于人的内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禅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十二首 其四》是宋代诗僧释本才创作的一首禅诗。这首诗的主题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诞生于宋朝时期(960-1279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阶段,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禅宗佛教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本才作为一位禅宗高僧,正是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禅诗。 其次,从作者的人生际遇来看,释本才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佛学真理和实践禅定修行。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看透了世俗的悲欢离合,最终将心灵的解脱寄托于禅学,以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因此,这首诗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对解脱的追求。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学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禅宗佛教强调个体的自性清净、顿悟成佛,这与当时社会的崇尚个人修养、强调内在觉醒的观念相契合。因此,释本才这首诗的发表,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佛学造诣,也是当时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的一个缩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