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二首 其一
上封一句,海墨难诠。
墙壁瓦砾,昼夜流传。
若住听莹,鹞子冲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句古文诗句意味着“江山如画,水墨难以描绘。残垣断壁,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居住,心情愉悦如同鹞子直冲云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封:指上文。
2. 海墨:大海中的墨汁。这里形容墨水之多,难以用尽。
3. 诠:解释。这里指详细解释。
4. 墙壁瓦砾:比喻寻常的事物。
5. 昼夜:白天和黑夜。这里指每时每刻。
6. 流传:传播。
7. 听莹:聆听教诲。
8. 鹞子:一种猛禽。这里用来形容速度快。
9. 冲天:冲向天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本才的一首偈诗。"偈"是佛教中的颂歌,通常用来阐述佛教教义或表达个人修行体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佛法的深奥与广泛传播。
首句“上封一句,海墨难诠”,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深邃和高远。这里的“上封”指的是佛法的最高境界,“海墨难诠”则意味着用尽所有的笔墨也难以完全诠释这一境界。这表达了佛法的无边无际和难以言喻的特点。
次句“墙壁瓦砾,昼夜流传”,意味着佛法不仅限于寺庙,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流传。即使是最平常的物质如墙壁、瓦砾等,也都成为了佛法传播的载体。这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世俗性。
第三句“若住听莹,鹞子冲天”,是对修习佛法者的告诫。“若住”指的是修佛的人如果执着于佛法的表层含义,而不能领悟其深层境界,就如同被束缚的鹞子无法展翅高飞。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深入领悟佛法的真谛,而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十二首 其一》是南宋时期释本才创作的一首诗。诗人释本才(生卒年不详),号本才,又号无垢,浙江钱塘人。他俗家姓张,名彭寿,成年后削发为僧,精研禅理,曾在径山寺参禅多年。他的诗作多表现禅宗顿悟的哲理,风格豪放潇洒,富有浓郁的禅宗韵味。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作者作为出家人,虽远离尘世纷扰,但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仍不时流露于笔端。在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禅理的智慧。
在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士大夫文人纷纷出家为僧,如陆游、辛弃疾等著名文人皆与禅宗有所渊源。佛教禅宗强调自心顿悟,主张直截了当的认识自己,这与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政治失意时追求精神解脱的心态相吻合,因此禅宗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传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