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二首 其八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
四大本空,佛依何住。
直得清寥寥白滴滴,犹是真常流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尘世之外,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
万物皆无常,佛又在哪里安放自己的灵魂?
只能体会到那清静的意境和永恒的真理,仿佛是生命之流的永恒存在。
去完善
释义
《偈十二首 其八》是宋僧释本才的诗作。现对其中词语做简要注释:
1. 三界:佛教用语,指天、人、地三个世界,象征一切生死轮回的世界。
2. 法:佛教教义或真理。
3. 求心:寻找心灵的归宿。
4. 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要素。
5. 本空:谓万物皆无自性,是空的。
6. 佛: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号。
7. 依何住:依赖什么作为存在的依据。
8. 直得:直到得到。
9. 清寥寥白滴滴:形容清明、明朗的状态。
10. 真常流注:真实、永恒的道理像水流一样不断涌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出自释本才之手,描绘了佛法与心境之间的关系。诗人以“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发问,指出人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很难找到心灵的安宁之处。接着以“四大本空,佛依何住”提出疑问:既然世界万物都是空虚的,那么佛祖又是如何立足于世的?
诗人在接下来的诗句中给予了回答:“直得清寥寥白滴滴,犹是真常流注。”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象,体会到一种清静的境界,犹如清澈的水滴一般纯净。这种自然景象启示我们,尽管世间万事万物皆为空无,但生命依然存在,佛祖所传之道依旧永恒不息地流传下来。
整首诗以深沉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自然意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十二首 其八》是宋代诗人释本才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文字,揭示了禅宗教义的核心思想。释本才作为一位禅宗高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佛学境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在这个时期,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因其强调内心的修行和对生活的顿悟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本才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佛法的真理。他曾游历全国各地,参访名师,学习禅宗法门。在他的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敬畏之心,通过写诗来传达他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禅宗教义的深刻体验。
时代背景方面,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禅宗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效仿禅宗,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禅意的理解和感受。释本才的这首《偈十二首 其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禅宗文化的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