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何若谷都官灯夕

标题包含
次韵何若谷都官灯夕
千门灯烛事遨游,车马通宵不暂休。 幸免烟氛遮皓月,任随笳鼓杂鸣驺。 金壶漏下丁丁永,玉斝霞生滟滟流。 帝泽远临人鼓腹,赣川宜有太平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千盏灯火照亮了游乐的人们,车辆和马匹彻夜未停歇。 幸运的是烟雾并未遮挡明亮的月光,任凭胡笳和战鼓在夜晚中喧嚣。 金壶滴漏的声音永不停歇,如玉的美酒在杯中交错流淌。 皇帝的恩典让百姓安居乐业,江西地区应该响起歌颂太平的歌声。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依照别人诗作的韵律写出的诗。 2. 千门:形容很多的门或很多户人家。 3. 灯烛:指的是灯火照耀。 4. 遨游:漫游,游玩。 5. 通宵:整个夜晚,整夜。 6. 不暂休:不能短暂休息。 7. 幸免:幸运地避免某种灾难。 8. 烟氛:烟雾弥漫的景象。 9. 皓月:明亮的月亮。 10. 笳鼓:胡笳和战鼓,古代用于军中指挥的乐器。 11. 杂鸣驺:指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12. 金壶:一种计时器,也称滴漏。 13. 漏下:指时间一点点流逝。 14. 丁丁:拟声词,指滴水或敲击的声音。 15. 玉斝:玉器制成的酒器。 16. 霞生:形容酒的颜色像晚霞一样美丽。 17. 滟滟流:形容酒液流动的美。 18. 帝泽:皇帝的恩泽。 19. 鼓腹:饱食暖衣,生活美满的样子。 20. 赣川:江西省赣州市一带的地区。 21. 宜有:应该有。 22. 太平讴:歌颂太平盛世的歌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元宵节期间繁华景象的诗篇。诗中作者以千门灯火、车马喧嚣的盛况开篇,展现了元宵灯会的繁盛场景。接着,诗人提到烟火遮不住明亮的月光,同时伴随着胡笳鼓乐的嘈杂声,表现出节日的欢快气氛。紧接着,诗人通过金壶滴漏和玉杯琼浆的描述,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宴饮的欢乐。在诗篇的最后,诗人强调皇帝的恩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唱出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整首诗既传达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又表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赵抃在都城汴梁的繁华夜景中,眼见灯火辉煌,乐声悠扬,不禁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名为《次韵何若谷都官灯夕》的诗篇。 北宋年间,赵抃担任吏部尚书,身处朝廷中枢,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他屡次上疏陈述时政利弊,关心民生疾苦,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政治家胸怀。然而,尽管他在朝堂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担当,却也深知朝政中的种种矛盾与困境,使他不禁对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 在这个特殊时期,北宋面临着诸多内外压力,内部官僚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外部则面临着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身为官员的赵抃,深感到国家命运的岌岌可危,因此他的诗歌创作也带有浓厚的历史使命感。 《次韵何若谷都官灯夕》这首诗充分反映出赵抃在北宋时期的忧虑与思考。他借描绘灯会的繁华景象,表达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赵抃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