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行
不辨干将与莫耶,仗之使我心无邪。
光芒紫气射牛斗,知音今不乏张华。
百炼精刚欧冶手,一仗尚能清九有。
有时阴霭天地昏,匣中飞电金蛇走。
切玉如泥未足珍,终当化去乌足神。
愿与朱云斩邪佞,岂甘埋没延平津。
莫道承平便无用,长使奸雄毛骨竦。
上决浮云日月明,疾视羞为一夫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不辨干将与莫耶,仗之使我心无邪。
光芒紫气射牛斗,知音今不乏张华。
百炼精刚欧冶手,一仗尚能清九有。
有时阴霭天地昏,匣中飞电金蛇走。
切玉如泥未足珍,终当化去乌足神。
愿与朱云斩邪佞,岂甘埋没延平津。
莫道承平便无用,长使奸雄毛骨竦。
上决浮云日月明,疾视羞为一夫勇。
译文:
分辨不清干将与莫耶,依赖它们使我内心纯净。
紫色光芒穿透牛斗星宿,知音现在也不乏像张华那样的人。
经过千锤百炼钢铁般的意志,依靠兵器还能肃清九州之地。
有时天空阴暗大地昏沉,武器箱内闪电般迅速出击。
切玉如泥不足为奇,最终化为乌有也能显出神奇。
我愿和朱云一起斩断邪恶,怎能甘心在延平津埋没。
不要说天下太平就没有用武之地,常让奸雄闻风丧胆。
冲破浮云让日月重放光明,勇敢地面对一切,不屑于做一个勇夫。
去完善
释义
1. 莫耶:即"镆铘",古代的一种名剑。这里指代的是所有的宝刀利剑。
2. 张华: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喜爱宝剑而著名。这里表示自己的朋友或者知音都是理解自己的人。
3. 欧冶:即欧冶子,古代的铸剑大师。这里的意思是宝剑是欧冶子用技艺炼成的。
4. 朱云:西汉时期的忠臣,以勇敢直言著称。这里用来表达自己想要做一个正义的人。
5. 延平津:古代的一个渡口,在今天的福建境内。这里比喻埋葬英豪的地方。
6. 上决浮云日月明,疾视羞为一夫勇:这两句是作者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以及自己勇往直前,不惧艰险的决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剑的诗歌,诗人借宝剑的气势和威力,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全诗以剑为主题,从各个角度赞美了剑的品质和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像宝剑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首先,诗人通过对宝剑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品质的自信和对正义的追求。他以“不辨干将与莫耶,仗之使我心无邪”开篇,表达了对剑的赞美和对自己的信任。他认为,只要有剑在手,就能让他心无杂念,勇往直前。这种信念,正是诗人对自己品质的信心和追求正义的决心。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宝剑的光芒和威力,表现出了自己的英勇和智慧。他用“光芒紫气射牛斗,知音今不乏张华”来形容宝剑的光芒,表达了宝剑的威力和自己的英勇。同时,他也认为,像他这样的勇士,还有很多。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也是对同伴的鼓励和期待。
然后,诗人通过描述宝剑的经历和历史,表达了自己对宝剑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他以“百炼精刚欧冶手,一仗尚能清九有”来形容宝剑的制作过程,表达了对宝剑的热爱和对制剑者的尊敬。同时,他也提到宝剑的历史,表示宝剑曾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这是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自己的期待。
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对宝剑的使用和期待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期待。他以“愿与朱云斩邪佞,岂甘埋没延平津”来表达自己对宝剑使用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像宝剑一样,为社会除害安良。同时,他也表达了不愿意被埋没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是诗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宝剑的赞美和描述,表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正义的追求、对历史的尊重、对社会的担当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剑行》是南宋诗人陈长方的一首描绘古剑的诗。这首诗通过讲述古剑的传奇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战争、忠诚和英勇的感慨。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左右。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金兵屡次南侵,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中原沦陷,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陈长方创作了这首《古剑行》,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忠诚英勇的赞美。
其次,我们来看看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陈长方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一生并未一帆风顺。在他成年后的岁月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成功及第。这使他感到沮丧,但他并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古剑行》中,他借古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坚韧和不屈。
最后,我们来看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但仍有许多爱国志士为收复失地而努力。陈长方虽然未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他的诗作却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首《古剑行》中,他以古剑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忠诚英勇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