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巫峡江边岁屡更,汉宫日月亦峥嵘。
此身端可清边患,谁惜龙沙以北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巫峡江边时光流转,汉代宫殿辉煌依旧。
我本可以保家卫国,奈何无人关心北上的征途。
去完善
释义
1. 巫峡:位于四川湖北交界处的长江上游,是三峡之一。因风光奇绝被誉为“巴蜀第一峡”。
2. 清边患:指消除边疆地区的不安定因素。这里指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以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
3. 龙沙:即龙城,匈奴的重要城池,泛指北方的边地。
4. 以北行:向北行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王昭君为主题,通过对比巫峡江边的岁岁枯荣和汉宫日月的辉煌,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位古代女性为国家安宁付出的感慨。"此身端可清边患"一句揭示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缘由,反映出她作为女性肩负起民族使命,用个人牺牲换取边疆安定的高尚品质。"谁惜龙沙以北行"则表达了对她这一行动的赞许与惋惜。整首诗歌婉约动人,抒发了对于历史人物深深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昭君》是宋代诗人陈长方创作的一首描绘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国家分裂的历史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长方正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对未来充满忧虑。陈长方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在这一背景下,他通过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感慨。
此外,陈长方还生活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这种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他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遵循和弘扬。在《王昭君》这首诗中,他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例,揭示了坚守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