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图
画史含毫欲下时,笔端新意有谁知。
满山羖䍽燕然北,快取奇功慎莫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画家握笔欲落时,笔下新生有谁识?
群山如画燕然岭,速取佳作切勿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画史:画家,这里指描绘牧羊场景的画家。
2. 含毫:形容拿着毛笔的样子。
3. 欲下时:即将下笔的时候。
4. 笔端:指画笔。
5. 新意:新的创意或想法。
6. 有谁知:有谁了解或知道。
7. 满山羖䍽:指满山的山羊。羖(gu三声)是公羊;䍽(zhu二声)是山羊。
8. 燕然北:燕然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地域,这里指北方。
9. 快取奇功:快速取得非凡的成果。
10. 慎莫迟:谨慎不要拖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羊图,表达了诗人对画面内容的独特见解。首句“画史含毫欲下时”描述了画家正在准备下笔的时刻,体现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认真和严谨。接着的“笔端新意有谁知”则表现了诗人对画作中新颖创意的关注,传达出艺术家们希望通过作品展现出独到视角的愿望。诗的后两句“满山羖䍽燕然北,快取奇功慎莫迟”则以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画中的场景:在广袤的山野间,众多的羊群像一群群小燕子一样在北国飞翔,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出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诗句还寓含着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追求成功的坚定信念,即要抓紧时间去争取特殊的功业,但也要慎重行事不可急躁。整首诗风格豪放、意象丰富,既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洞察力,又蕴含着深远的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牧羊图》是南宋诗人陈长方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南下避难,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陈长方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与这一时期的动荡局势密切相关。他在年轻时就崭露头角,但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尽管如此,陈长方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将自己的才情寄托于诗歌创作之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牧羊图》这首诗中,陈长方以田园牧歌般的笔触描绘了南方乡村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