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张子房

标题包含
张子房
子房非汉臣,悯世为一起。 借力用沛公,东西唯所指。 注措岂因黄石书,出处非由赤松子。 博浪沙中击祖龙,欲报君仇遑恤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子房:张良的字,秦末著名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汉朝的张良派系的奠基人。 2. 汉臣:汉朝的官员或忠诚于汉朝的人。这里指张良并未成为汉高祖刘邦的正式大臣,但他却是汉朝的重要人物。 3. 悯世:悲悯世间的痛苦,关心民间疾苦。这里表示张良关注社会问题并决心解决它们。 4. 一起:一起起义反抗秦朝暴政,即陈胜、吴广起义。 5. 借力用沛公:指张良借助沛公(即刘邦)的力量共同推翻秦朝。 6. 东西唯所指:指张良指导刘邦四面出击,攻打各地。 7. 注措:措施,策略。 8. 黄石书:传说张良得到的一本神秘书籍,书中记录了兵法等内容。 9. 出处非由赤松子:指张良并非靠神仙点化而成名,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取得成功。 10. 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境内。 11. 击祖龙:暗杀秦始皇的事件。 12. 君仇:指秦国对韩国的侵略战争以及秦始皇灭六国的行为。 13. 遑恤己:顾不得自身的安危。
去完善
赏析
《张子房》这首诗歌描绘了汉代谋士张良(字子房)的英勇事迹及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张良作为汉朝的功臣,他并未完全归附于汉朝,而是始终关注着整个社会的安危。为了救世,他与沛公刘邦合作,驰骋疆场,东征西讨,一切行动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诗人提到“注措岂因黄石书”,表示张良在制定策略时并非仅仅依赖于黄石天书,而是注重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这与“出处非由赤松子”相呼应,表明张良虽然师从赤松子修炼仙道,但他并没有完全沉迷于长生不老之道,而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 在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提到张良在博浪沙中袭击秦始皇的事迹。这里,张良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报效国家,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充分展示了张良作为一个智者的勇敢与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张子房》是南宋诗人陈长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汉初名臣张良(字子房)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张良智慧、胆识和忠诚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张良的历史事迹,如协助刘邦建立汉朝、运筹帷幄、封侯拜相等,展现了张良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在创作背景方面,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其时国家积贫积弱,外患内忧不断。面对这种局面,诗人希望通过回顾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在这个时期,陈长方的个人生活也并不如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坛出现了许多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作品,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陈长方作为这个时代的诗人,自然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历史感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