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云

标题包含
观云
浮云聚散复西东,此处容君一线通。 全体露时如不领,问君何日解相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云飘散又重聚,这里为你提供一条畅通之路。 如果你不接受这个指引,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的事物,这里指代世事的变幻无常。 2. 聚散:聚集与分离,形容事物的变化。 3. 西东:东西方向,这里泛指各个地方。 4. 容君:容纳您的看法或想法。 5. 一线通:形容事物的相通之处,这里指作者试图理解世间变化的道理。 6. 全体露:完全显露出来,这里指事物的全貌。 7. 不领:不理解,不明白。 8. 问君:请问您,这里指向读者提问。 9. 解相逢:解开困惑,明白真相,这里指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
去完善
赏析
《观云》一诗以浮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首句“浮云聚散复西东”描绘了浮云在天空中飘荡的景象,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幻莫测。次句“此处容君一线通”则指出人生中总有那么一处可供我们喘息的地方,正如这若隐若现的云端,为我们提供暂时的庇护。接下来的两句“全体露时如不领,问君何日解相逢”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观点:当云雾散去,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世界,也会对人生产生诸多困惑。而这种感悟反过来又促使我们去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以求在未来有更好的领悟和相逢。这首诗言简意赅,寓情于景,借助于自然景象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云》是南宋诗人陈长方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后期,大约公元1260年左右。此时正值元朝统一南北的关键时期,宋朝疆土逐渐被元朝蚕食,国家形势紧张。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陈长方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科举失意,未能进入仕途,因此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更为深切。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陈长方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北方的蒙古政权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正在挥师南下,意图一举攻占南宋。面对如此严重的国家危机,南宋朝廷却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导致民心离散。陈长方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目睹这一切,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怒。 在这首诗中,陈长方通过对云的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通过描绘云的变幻莫测,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定。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够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