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

标题包含
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
秦刑次骨政如虎,六合瓦分访前主。 龙蛇五年垓下定,尺地寸天皆汉土。 青门抱瓮等齐民,赍志肯教重屈身。 采薇昔日首阳下,岂谓周武慙商辛。 为臣委质贰乃辟,况我陪封存故国。 不知荒虐但知君,可卷随人心匪席。 每开汗简为潸然,出处真成不愧天。 袖手叵堪余伎痒,往吊酂侯消未然。 高皇漫道群雄祖,何似萧王更英武。 一相不能推赤心,终至遭君玩掌股。 君不见臧文仲,厚禄知贤不能共。 千古难辞窃位讥,我为酂侯还忸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秦朝刑法严苛如猛虎,普天之下民众寻找前朝明主。 在长达五年的战争之后,龙蛇混杂的局面得以平息,每一寸土地都属于汉朝。 曾经的百姓犹如在青门种植庄稼一般平静,怀着坚定的志向不愿再弯腰屈服。 想起当年采薇于首阳山下,谁能想到周武王对商纣王的惭愧之情。 作为臣子应忠诚于君主,何况我们被封存的故地。 只知道忠诚于君王,不顾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每当打开史书,心中不禁黯然泪下,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都无愧于天地。 我无法袖手旁观,只得去安慰酂侯,让他消除心中的郁结。 汉高祖虽然是英雄之祖,但还不如萧王更有英勇之气。 作为君主却不能推心置腹,最终遭受玩弄。 你没看到臧文仲吗?尽管有丰厚的俸禄,但他并不能与贤能者共享。 千年的历史也无法洗刷他的罪名,我为酂侯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秦刑次骨政如虎:这里的"秦刑"是指秦始皇的严刑峻法,"次骨"表示深入骨髓,“政如虎”是说秦朝政治的残酷犹如虎口一样恐怖。 2. 六合瓦分访前主:这句话描述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情况,"瓦分"在这里是形容六国被分割得如同破瓦一般。 3. 龙蛇五年垓下定:这里"龙蛇"指刘邦与项羽之争,"五年垓下定"则指的是经过五年的战斗,最后汉军在垓下打败了项羽。 4. 青门抱瓮等齐民:"青门"是汉代长安城的一个城门,"抱瓮"原意是抱着水瓮浇水,这里是借喻召平的隐居生活。"齐民"指普通百姓。 5. 采薇昔日首阳下:"采薇"一词来源于《诗经·小雅·采薇》,这是召平在首阳山采食野菜的隐喻。 6. 为臣委质贰乃辟:这是一句古文语句,意为做臣子应该忠诚于君王,即使面临危险也要坚持原则。 7. 陪封存故国:这句表明召平虽然隐居,但仍然关注国家大事,以忠贞之心对待旧主的遗业。 8. 每开汗简为潸然:"汗简"是古代一种竹简文书,这里指的是阅读史书, "潸然"表示流泪的样子,整句话意思是每次翻看历史书籍都会因为感动而流泪。 9. 高皇漫道群雄祖:"高皇"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群雄祖"指的是其他割据一方的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只把刘邦看作是群雄中的佼佼者。 10. 一相不能推赤心:"一相"指的是汉朝丞相萧何,"推赤心"是全心全意辅佐君王的意思,这句话批评萧何在关键时刻没有尽到丞相的责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召平的赞许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在诗歌中,召平是一个忠诚于国家、坚守气节的典范,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出处”的深层含义。诗人通过对召平的赞美,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要坚守信念,保持高尚的品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如臧文仲和高皇,揭示了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并非完美无瑕,进一步强调了召平的难得之处。整首诗以婉转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深沉思考和人格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为南宋诗人陈长方所作,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陈长方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陈长方在历史上并无显赫的地位,但在当时文坛上,他是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他在南渡后漂泊异乡,历经磨难,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有了更深的关切。同时,他也关注着民间的疾苦,用自己的诗歌反映社会的现实。 在《读萧相国传嘉召平出处之合义作召平诗》一诗中,陈长方通过对召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召平的忠义作为典范,激励人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忠。这首诗既表现了陈长方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他在时代背景下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