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

标题包含
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
岁积登朝恋,秋加陋巷贫。宿酲因夜歇,佳句得愁新。 尽日凭幽几,何时上软轮。汉廷风宪在,应念匪躬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年的积累才登上了朝廷,却又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感到贫寒。因为晚上的醉酒而暂时休息,却从忧愁中得到了新的佳作。 每天都在书房里消磨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登上朝堂呢?汉朝的风俗和法令还在,应该会想念那些勤奋工作的官员们吧。
去完善
释义
1. 枢芜:指官署荒废,用以比喻政治颓败。枢,指国家政务中枢;芜,即荒废。 2. 秋夕:秋天的夜晚。 3. 登朝:入朝做官。 4. 宿酲:昨夜未消的酒醉。 5. 软轮:古代官员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升迁或调职。 6. 汉廷:汉朝的朝廷。此处借指唐朝的朝廷。 7. 风宪:官名,负责纠察百官过犯。 8. 匪躬:出自成语“匪躬之节”,意指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窦常在秋天时分,写给他的亲朋好友们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的孤独、贫困和对未来的期待。在深秋的夜晚,他酒醉未醒,却又愁绪满怀,不得不把内心的情感化为佳句,希望得到亲友的理解和支持。全诗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是唐代诗人窦常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 在这个时期,窦常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但生活并不富裕。他的父亲窦叔向在安史之乱中被贬官,家道中落。窦常本人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写作,以其才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贞元年间,唐朝社会相对稳定,但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政局的动荡,民生依然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窦常创作了这首《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