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崔悫画

标题包含
题崔悫画
风折枯荷芦苇秋,萧萧㶉鶒上沙洲。 关心满眼江湖趣,何日扁舟得自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守,字子固,号儋州,河南开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职。靖康之难后,随宋高宗南渡,历任尚书郎、给事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风折断枯萎的荷花与苇草,瑟瑟声中,水鸟在沙滩上游荡。满心关注着水乡生活情趣,何时才能乘上扁舟畅游自由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崔悫画:指为崔悫的画作题诗。崔悫,不详。 2. 风折枯荷芦苇秋:描述画面中的景象。风折,风吹折断。枯荷,枯萎的荷叶。芦苇秋,秋天的芦苇。 3. 萧萧:形容声音。此处指水鸟飞起的声音。 4. 㶉鶒:水鸟名,即鸬鹚。 5. 上沙洲:来到沙洲上。 6. 关心满眼江湖趣:关心眼前的江河湖海之景。 7. 何日扁舟得自由:何时能够乘坐小船自由自在地游历江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秋景图:风吹折断枯黄的荷叶,岸边芦苇在秋风中摇曳,一群水鸟(萧萧)在沙洲上悠闲地栖息。诗人对这幅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崔悫画》是南宋文学家、诗人张守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张守正值官场失意。他在朝廷任侍从之职时,因直言敢谏,多次受到权臣韩侂胄的排挤和打压。当时,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腐败,政治黑暗,张守对现实深感不满,却无力回天。因此,他选择了寄情于书画艺术,通过题画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南宋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疾苦日益严重。然而,朝廷却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使得文人墨客们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忧虑和愤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守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豪放激昂转向了深沉内敛,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