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有叹
月落霜如雪,风回水正冰。
百思劳夜梦,多病怯晨兴。
世事甘牢落,心期独战兢。
床头书在眼,且莫负寒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暗淡,露结成霜,像一层薄薄的雪花。寒风阵阵,水面也结了冰。
我在漫漫长夜里苦苦思索,因为过度劳累而无法入睡。身体虚弱,清晨起床时依然感到寒冷。
世界上的人情冷暖,我已经看透,不再为此忧虑。但是内心的期许仍在,仍需谨慎面对生活的挑战。
床头还摆放着那些启迪心灵的书籍,让我在寒冷的夜晚里感受温暖,不要轻易辜负了它们带给我的希望之光。
去完善
释义
月落:指月亮落下,意指夜晚的结束,白天的开始。
霜如雪:形容霜的洁白与寒冷,这里的"如雪"表达了寒冷的意象。
风回:风吹回来的意思,表示风向的变化。
水正冰:指水面已经冻结成冰,表示天气的寒冷。
百思劳夜梦:形容一个人晚上因思考过多而无法安眠。
多病怯晨兴:因身体不好而害怕早起。
世事甘牢落:对于世间的事情感到失望或者无奈。
心期独战兢:心理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紧张不安。
床头书在眼:放在床头的书籍映入眼帘,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且莫负寒灯:希望不要辜负了这昏暗灯光下的读书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诗人面对清晨寒冷环境的无奈与渴望自强的矛盾心理。
首联“月落霜如雪,风回水正冰”以景开篇,描绘了月光下的霜雪景象,以及寒风拂过水面带来的冰冷感,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
颔联“百思劳夜梦,多病怯晨兴”则表达出诗人在漫漫黑夜中的无尽思索和困扰,以至于疲惫不堪;而在清晨的寒冷中,体弱多病的他只能勉强起床。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颈联“世事甘牢落,心期独战兢”进一步表现出诗人的心态:一方面,他对世事的纷扰感到厌倦,宁愿过上平静的生活;另一方面,内心又时刻充满挑战与恐惧,无法放下心中的追求。
尾联“床头书在眼,且莫负寒灯”则是诗人对自己的鼓励: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依然坚信知识的力量,告诫自己要珍惜眼前的书籍,努力进取,不负光阴。
总的来说,这首《晨兴有叹》以优美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知识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晨兴有叹》是南宋诗人孙应时的作品。据史书记载,此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年)。在这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尽管外部压力逐渐减小,但内部矛盾却日益尖锐,特别是儒家内部的“庆元党禁”,使得士人阶层的命运格外坎坷。孙应时虽身处乱世,但始终保持忧国忧民的情怀,关注国家大局和百姓民生。在他的诗歌中,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和社会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