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龙鹄山房

标题包含
题龙鹄山房
已作清时鸟倦飞,杜鹃更劝阿谁归。 似嫌住处犹城郭,不解携家隐翠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同清新时光中的疲倦鸟儿,杜鹃还在呼唤着谁回家。 它似乎并不喜欢居住在城市的喧嚣之中,也无法理解为何人们要带着家庭隐居在翠绿的山谷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这首诗的题目是《题龙鹄山房》,“题”在此处表示诗的标题。 2. 龙鹄山房:诗中提到的地点,位于四川省简阳市。 3. 清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一种比喻,表示自己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争,渴望过上宁静的生活。 4. 鸟倦飞:源自《庄子·养生主》中的“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比喻疲于奔波,想要停下来休息的心情。 5. 杜鹃:即杜鹃鸟,相传它啼哭时,便要引起人们的乡愁。这里的“杜鹃更劝阿谁归”,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情怀。 6. 阿谁:谁,问人的语气词,表疑问。 7. 住处:此处指龙鹄山房,诗人准备居住的地方。 8. 犹城郭:还像城市一样繁华。这里是诗人对住所的一种担忧,希望找到一处更加宁静的地方。 9. 不解:不明白,不理解。 10. 携家:带着家人。 11. 翠微:青翠的山色,这里形容山间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一只鸟的视角,表达了在现代社会中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已作清时鸟倦飞”表现了诗人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疲惫,他渴望能够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寻找一个安静的栖息之地。“杜鹃更劝阿谁归”则通过杜鹃鸟的叫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呼唤,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他一起逃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接下来两句“似嫌住处犹城郭,不解携家隐翠微”则表达了对那些不愿离开城市的人的无奈和叹息,他们似乎不懂得将家庭带到青山绿水中,去体验那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龙鹄山房》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李焘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李焘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 李焘的生平经历颇具戏剧性,他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寄托。在《题龙鹄山房》这首诗中,李焘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国内政治局势紧张。然而,李焘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将目光投向了自然,投向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用诗人的敏锐观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美好的瞬间,用优美的文字将这些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