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大司马游西湖
今朝节钺下楼船,昨夜风涛已晏然。白鹤晴光摇锦席,朱明霁色入琼筵。长桥候骑天中度,孤屿移舟镜里悬。司马壮游情不浅,风流应并长公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天的节日庆典在楼船上举行,昨晚的风浪已经平息下来。晴空下的白鹤在摇曳着彩色的坐垫,明媚的阳光映照进宴会现场。远处的桥上,骑士们正在穿行,小岛上的船只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中。司马在这次畅游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风流潇洒应该能和长公一起流传后世。
去完善
释义
1. 今朝:今天。
2. 节钺:古代大将的符节和斧钺,此处借指大将。
3. 楼船:有楼的船。
4. 晏然:平静安稳的样子。
5. 白鹤:西湖的白堤。
6. 锦席:精美的坐席。
7. 朱明:夏天。
8. 霁色:雨后晴朗的天空。
9. 琼筵:美好的宴席。
10. 长桥:西湖的长桥。
11. 候骑:等候的骑兵。
12. 天中:天空之中。
13. 孤屿:西湖的孤山。
14. 移舟:移动船只。
15. 镜里悬:比喻湖面如镜子般平静。
16. 司马:古代官职,这里指大司马。
17. 壮游:豪情壮志的出游。
18. 风流:风采出众。
19. 长公: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擅长描绘游宴场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陪大司马游西湖》中,诗人李焘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司马游西湖的情景。诗的开篇“今朝节钺下楼船,昨夜风涛已晏然”两句,通过对比昨夜的风涛和今朝的平静,揭示了诗人陪同大司马畅游西湖的背景。接下来的诗句“白鹤晴光摇锦席,朱明霁色入琼筵”则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渲染了白鹤、晴空、红霞等元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祥和美丽的景致之中。而“长桥候骑天中度,孤屿移舟镜里悬”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西湖周边的美景,凸显出西湖的水域之美。最后诗人通过对大司马游览美景时激情满怀的赞美,表达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将与长公一起流传百世的风流韵事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既有生动景色的描绘,也有诗人激情的抒发,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陪大司马游西湖》是南宋诗人李焘在公元1201年所作。这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作者与友人共游的愉悦心情。
在这首诗创作的时期,李焘正处于其人生的鼎盛时期。他才华横溢,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于世。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仕途也十分顺利,曾担任多个要职,其中包括尚书省左司郎中、国子祭酒等。然而,他也面临着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外部金人的压力。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虽然相对稳定,但疆土已经大大缩小,而且时常受到北方金国的侵扰。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非常注重文学创作和社交活动。当时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聚会交流,西湖成为了他们经常游乐的场所。在这些文人墨客眼中,西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他们抒发胸臆、表达理想的精神寄托。因此,游西湖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和潮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