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云岩
路转层冈十里余,武陵传者亦难如。
昔年炼药仙人室,今日餐霞道士居。
洞外蟠花开锦绣,岩前石溜漱琼琚。
猗欤灵气为时雨,可惜图经阙不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走了十余里,终于来到了武陵地区,这里的美难以用言语形容。这里曾是古人修炼的地方,如今也成了修道者的居所。
洞口外繁花似锦,岩石前的流水清澈如玉。这片天地间的灵气就像及时雨般滋养万物,遗憾的是,关于这里的记载并不完善。
去完善
释义
1. 武陵:现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据载汉时有“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故事,后来陶渊明以此为背景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这里借指理想的世外桃源。
2. 炼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把药物燃烧提炼,被认为可以延长人的寿命甚至长生不老。
3. 餐霞:道教修行术语,指的是吸取天地间的精气或日月光华以养生。
4. 蟠花:盛开的鲜花。蟠通盘,表示环绕、遍布之意。
5. 石溜漱琼琚:形容山岩间清泉石上流泻的美妙声音。石溜,山泉;漱,洗涤冲刷;琼琚,精美玉石。
6. 猗欤:表示赞美、叹服。
去完善
赏析
《灵云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诗人以自己游览灵云岩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武陵一带的壮丽景色。这首诗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炼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大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人通过“路转层冈十里余,武陵传者亦难如”描述了路途的曲折与遥远,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武陵传者亦难如”也暗示了诗人对武陵仙境的向往之情。
接着,诗人用“昔年炼药仙人室,今日餐霞道士居”表达了对昔日神仙居住地的向往和对如今道士在此修炼的尊敬。这两句诗强调了道教在当地的传承和发展,以及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
接下来,诗人通过“洞外蟠花开锦绣,岩前石溜漱琼琚”描绘了灵云岩周围的美景。诗人巧妙地运用“锦绣”和“琼琚”来形容鲜花和流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最后,诗人以“猗欤灵气为时雨,可惜图经阙不书”感叹灵气化作甘霖滋润万物,惋惜地图记载未能详尽地展示这片美景。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又表达了对地图记载不充分的遗憾。
总的来说,《灵云岩》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和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在山水诗方面的艺术成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云岩》是南宋诗人李焘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发展,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焘正身处南宋朝廷之中,担任官员。他曾担任过尚书省左司郎中、国子监祭酒等职,在职期间颇有建树。然而,随着南宋政治腐败和军事危机的加剧,李焘对朝廷逐渐失去信心。在这一背景下,他选择退隐山林,寄情山水,寻找心灵的慰藉。
南宋时期,文人墨客热衷于游山玩水,将自然风光融入诗书画意。在此时代背景下,李焘以灵云岩为题创作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他在诗中将灵云岩的美景娓娓道来,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热爱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