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怀 其二
久客厌尘土,幽居怀翠微。
只余清夜梦,长作故山归。
菊已开三迳,松应长十围。
晨钟忽惊觉,犹有露沾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在外漂泊的人已经厌倦了尘世的纷扰,心中向往的是那宁静安详的隐世生活。在梦里,我时常回到故乡的山山水水。
家乡的菊花已经绽放于曲折的小径旁,松树也在慢慢成长。突然,清晨的钟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依稀还能感觉到露水打湿了衣裳。
去完善
释义
1. 久客:离家时间很久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2. 厌:讨厌,厌烦。
3. 尘土:指都市的污浊环境。
4. 幽居:僻静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5. 翠微:青翠的山色。
6. 清夜:指寂静的夜晚。
7. 故山:指作者的故乡。
8. 三迳:三种小路。这里指菊花盛开的景象。
9. 十围:形容松树粗大。
10. 晨钟:早晨的钟声。
11. 惊觉:惊醒。
12. 露沾衣:露水沾在衣服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长久的离乡背井、在外飘泊的愁苦与孤独。“久客厌尘土,幽居怀翠微”是诗人对自己当前生活的感受:在喧嚣的尘世中生活已久,倍感厌倦;转而怀念那曾经的深山幽居和绿意盎然的景色。这种情感的变化正说明了诗人的乡愁和对安宁环境的向往。
接下来的“只余清夜梦,长作故山归”,诗人进一步表达了思乡之情。他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这更突显了他的无奈和痛苦。而菊花盛开的三径和松树生长的地方,成了他在梦境中的寄托,给读者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最后,诗人用“晨钟忽惊觉,犹有露沾衣”表达了自己清晨从梦境醒来时的状态。这一句将诗人从幻想拉回现实,反映了诗人内心深深的痛楚和无尽的哀思。整首诗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诗人的客怀之情,具有深远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怀 其二》是南宋诗人李焘创作的一首描绘客居他乡思念家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北方国土丧失,民众生活较为艰苦的时期。
李焘生活在南宋时期,早年因避战乱迁居浙江温州。他一生仕宦,但因南宋政权的腐败和战乱的频繁,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此期间,他曾多次被贬谪,远走他乡。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家乡的思念更为深切。
在诗中,李焘通过对故乡景色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同时,他也通过描述自己在异乡的生活,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故乡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在生活困境中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对美好家园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