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观
成家得将军,如越大夫蠡。
功成拂衣去,智囊未叩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建立一个家庭,得到像将军一样的人物,就像是越国的范蠡大夫。在成功之后,他功成身退,我们还没有彻底了解他的智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成家:此处的“家”为动词,意为建立家庭或创建基业。
2. 得:得到,获得。
3. 将军:古代官职名,掌管军事事务的官员。
4. 如越:如同越国。这里指越国大夫范蠡的故事。
5. 大夫:古代官职名,分封贵族的世袭官职。
6. 蠡: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辅助勾践灭吴后辞官归隐。
7. 功成拂衣去:形容功成名就后离开官场。
8. 智囊:智慧之库,这里比喻才智丰富的人。
9. 未叩底:未能完全探索出其智慧之源。
去完善
赏析
《长生观》是南宋诗人李焘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以越国大夫范蠡为喻,赞扬了一位深藏不露的智者。诗人通过对范蠡成功助越灭吴后的隐退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成就与道德操守的思考。
首句“成家得将军”,点明诗的主题。这里的“家”是指国家,“将军”则是比喻那位深藏不露的智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民族振兴的愿望,以及对这位神秘将领的期盼。
第二句“如越大夫蠡”,以越国大夫范蠡为喻。范蠡在越王勾践灭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选择急流勇退,隐姓埋名。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范蠡与那位神秘的将领,暗示了后者具有与范蠡相似的智慧和德行。
第三句“功成拂衣去”,描述了那位将领在国家事业成功后的举动。他选择了远离尘嚣,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品质。这与范蠡在越灭吴后的隐退生活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将领的高尚品质。
最后一句“智囊未叩底”,是诗人对那位将领智慧的一种赞美。这里的“智囊”是指智谋的象征,而“未叩底”则意味着这位将领的智慧仍然没有被彻底发掘出来。这一句再次强调了这位将领的神秘性和潜在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智慧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生观》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焘创作的一首描绘道家修炼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时年李焘52岁。这一时期,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道教在社会上的地位较高,许多文人都受到道教的影响,追求长生不老之术。
在创作《长生观》之前,李焘曾有过一段宦海沉浮的经历。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贬谪。后来,他选择辞官回乡,开始关注道教,寻求精神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长生观》,表达了他对道家修炼的理解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文人墨客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此外,唐朝皇帝对道教有着浓厚的兴趣,如唐玄宗就曾大力推广道教,使道教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宗教之一。因此,李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以表达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