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月过昭觉庭梅萧然已动人意因作二十八字

标题包含
十月过昭觉庭梅萧然已动人意因作二十八字
厌逐游人药市行,暂来心迹喜双清。 疏风细雨荒庭菊,便觉梅花暗有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不想去跟随那些熙熙攘攘的旅游团,于是来到了这片清静的地方。这里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微风轻轻吹过,菊花在荒芜的庭院中摇曳生姿,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让我觉得梅花也似乎饱含深情。
去完善
释义
1. 昭觉:地名,此处指的是四川省昭觉县。 2. 庭梅:庭院中的梅花。 3. 萧然:形容冷落萧条的样子。 4. 便觉:立刻感觉到。 5. 双清:指心境的清静与自然环境的清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焘的一首咏梅诗。首先描绘了诗人远离喧闹的人群,来到昭觉庭欣赏菊花和梅花的美景。接着通过“疏风细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尾联以“便觉梅花暗有情”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十月过昭觉庭梅萧然已动人意因作二十八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焘所创作的。此诗抒发了诗人在十月时节,在昭觉庭院中发现梅花已经悄然绽放的惊喜之情。诗人以简练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焘正值人生的壮年时期。他生于南宋孝宗年间,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进入仕途,历任地方官吏。他一生致力于国家治理,关心民生疾苦,为人正直清廉,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在朝政上却屡遭排挤,未能大展宏图。这种矛盾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李焘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宋对峙的时期。金国强大,屡屡南下侵扰,宋朝被迫采取守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文人往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李焘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常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