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

标题包含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
古寺深藏紫翠间,清风夹道凛苍官。 千寻秋色岩峦净,十里雷声涧谷寒。 此去洗心应少累,从来蓄眼未经看。 使君健笔题佳句,一首新诗倒醉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望(1090年-1170年),字瞻叔,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王珪的后裔。 王之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史学见长。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深藏在翠绿群山之中的古寺旁,清风吹过,夹道的松柏显得格外挺拔。远观那如同被清洗过的千寻秋色,近听那仿佛十里之外传来的轰鸣涧谷之声。来到这里,心灵应该能受到洗涤,从而摆脱诸多繁琐事务。然而这种景色在我的眼中仍然罕见,每一次都是那么令人震撼。此次有幸能在这里写下优美的诗句,我相信这首诗定能感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去完善
释义
1. 紫翠:指山峰环绕的寺庙。 2. 清风夹道:清凉的风吹过道路。 3. 凛苍官:使人感受到寒冷的山林。 4. 千寻:形容山高。 5. 秋色:秋天景色。 6. 岩峦:山脉。 7. 涧谷:山谷。 8. 洗心:指洗刷内心的尘埃。 9. 少累:稍微减轻负担。 10. 蓄眼:长期以来的期待。 11. 经看:看过多次。 12. 使君: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南康守晏德基。 13. 题佳句:书写优美的诗句。 14. 一首新诗倒醉澜:创作出的新诗令读者倾倒沉醉。
去完善
赏析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是南宋诗人王之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栖贤三峡桥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清幽。诗中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赞扬了南康守晏德基的诗才。 首联“古寺深藏紫翠间,清风夹道凛苍官”描绘了栖贤三峡桥周边的环境。紫翠间,指的是青山绿水之间的景色。清风夹道则表现出这里空气清新,让人感受到宁静致远的氛围。苍官,指的是柏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颔联“千寻秋色岩峦净,十里雷声涧谷寒”具体描述了峡桥周边的景观。千寻、十里形容山势和距离的辽远,表达了景色的壮丽;秋色则点明了季节。诗人以雷声比喻水流的声音,将听觉融入视觉之中,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颈联“此去洗心应少累,从来蓄眼未经看”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洗心意味着心灵得到净化,少累则表明内心获得轻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尾联“使君健笔题佳句,一首新诗倒醉澜”是对南康守晏德基的赞美。使君指代晏德基,健笔则表示他文笔流畅,富有才华。倒醉澜则是借酒喻诗,强调了这首新诗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望。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即南宋绍兴年间。在这个时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在民间仍有许多矛盾和困苦。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之望已年过半百,人生阅历丰富。他曾任中央和地方官员,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据史书记载,他在任期间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王之望在晚年退居山林,潜心研究文学、历史,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感慨的诗歌。 在南宋时期,国家经历了战乱与重建,社会动荡不安。尽管如此,文人墨客们仍以诗歌为武器,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生的关注。这种时代背景下,王之望的创作激情得到了激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