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壁山水
云烟尺幅势千寻,水色山光万象森。画意化工谁解得,浓偏浅浅淡深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烟雾弥漫,山水相连,形成一幅千变万化的画卷。水和山的光影交织,营造出万象生机的景象。这幅画的意境和技法谁能理解呢?浓墨重彩与浅淡疏离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深远的画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章甫:宋代诗人,字子良,号东涧居士。其诗风清新雅致,尤擅画赞诗。
2. 题黄壁山水:此诗描绘了一幅黄壁山水的壮丽景色。
3. 云烟尺幅:指画中云烟的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画卷展现在眼前。尺幅,这里指画布或画卷的尺寸。
4. 千寻:形容山高或水深,这里用以形容云烟弥漫的画面。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为八尺。
5. 水色山光:指水中倒映的山光水色,这里用来形容画面的丰富多样。
6. 万象森:万象,泛指自然界各种景象;森,繁密的样子。这句话描述了画面中景象繁多且层次分明。
7. 画意化工:画意,绘画的意境;化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两者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8. 浓偏浅浅淡深深: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画面色彩的丰富变化,既有浓墨重彩之处,又有淡雅之处,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去完善
赏析
《题黄壁山水》这首诗歌以一幅山水画卷为背景,通过云烟、水色、山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万象森然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对画中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知,表达了对画作意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云烟尺幅势千寻”,强调了画面的宽阔无垠和云烟的缭绕迷蒙,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立体感。接着“水色山光万象森”,描述了画面中水的清澈、山的壮丽以及万物的繁茂,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样和生机勃勃。
诗的后两句“画意化工谁解得,浓偏浅浅淡深深”,则是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美。诗人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大自然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生动的画面。同时,通过色彩的浓淡变化,使得画面层次分明,富有质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黄壁山水》是南宋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山水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此时章甫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官场遭遇挫折,被贬谪至广东潮州担任知府。在远离故土的地方,章甫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中,创作了许多抒发胸臆的诗篇。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历史背景下。金兵入侵中原,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章甫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渴望为国家效力,却无奈受到现实的束缚。因此,在他的诗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美好家园的眷恋之情。
《题黄壁山水》便是章甫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黄壁山水的描绘,他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句中流露出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章甫的文学才华,也传达出南宋时期文人的共同心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