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扫径

标题包含
扫径
扫径通春屐,开林启夕扉。 浮鸥避人去,轻燕引雏飞。 尊俎深留客,风尘渐息机。 不妨坐至晚,少待月同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扫小路迎春日木屐,打开树林开启傍晚的门扉。 浮鸥避开人群离去,轻盈燕子带着雏鸟飞翔。 热情款待让客人留下,尘世纷扰渐渐平息。 不妨坐下待到夜晚,稍等明月一起回家。
去完善
释义
1. 扫径:指打扫路上的尘土,用以欢迎客人来访。 2. 春屐:春天穿着的木鞋或草鞋。 3. 开林:开启林间的道路。 4. 夕扉:日落时的门扉。 5. 浮鸥:在水面上漂浮的鸥鸟。 6. 避人:避开人群,独自生活。 7. 轻燕:轻盈的燕子。 8. 引雏飞:引导幼小的燕儿飞行。 9. 尊俎:指酒食。 10. 深留客:长时间挽留客人。 11. 风尘:比喻人世间的烦恼和纷扰。 12. 息机:停止忙碌。 13. 不妨:不必介意。 14. 至晚:等到晚上。 15. 少待:稍微等待。 16. 月同归:一起欣赏月亮并回家。
去完善
赏析
《扫径》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诗人在山林之间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打扫小路迎接春天的到来,开放树林让夕阳的光辉照进,表现出一种迎接新生、拥抱自然的积极心态。“浮鸥避人去,轻燕引雏飞”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界中的和谐景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自己与客人共享美酒佳肴,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不妨坐至晚,少待月同归”则传达出诗人渴望与自然共处的悠闲心境,期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整首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营造出一幅宁静恬美的山林春景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扫径》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1163年-1189年),此时正值南宋与金国关系紧张,战争频发之际。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晁冲之是北宋著名文人,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然而,晁公溯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屡次落第。直到靖康之难后,他才得以步入仕途,历任州郡官员。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领土丧失殆尽。晁公溯身处乱世,深感国家民族危机,但他又无力回天。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扫径》一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家园的热爱。 "扫径迎秋月,分甘话夕阳",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战乱不断,民生疾苦。这也使得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禁发出"无因报国殇"的哀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