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曼修孺职方谢梓守张靖子立龙图游春
潼川侈风俗,一春事嬉游。
太守与民乐,高会邀良俦。
年丰廷无讼,日夕为欢谋。
宾从相追随,景物多访求。
名园布芳郊,宝刹依重丘。
红旗肃冠盖,画鼓翻倡优。
人情殊未央,春意亦少留。
最后司马至,为罗东山羞。
观棋缓带闲,试茗澄心幽。
猖狂但醒醉,感慨还唱酬。
清尊未放手,急景如转头。
分司饱余味,经世忘远忧。
来时蚕始眠,归看场中麰。
人生苟适性,不羡万户侯。
丈夫负壮气,安知饿填沟。
得志位卿相,失时归田畴。
纷纷素所轻,大半登瀛洲。
肯为五斗米,折腰趋道周。
区区事笔砚,顶踵称恩庥。
酒酣且勿去,为我新声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潼川这个繁华的地方,一年的事情都是在嬉戏中度过的。太守和百姓共享欢乐,邀请各路精英参与盛大的宴会。这里年年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大家每天都在寻找快乐的事情。宾客们相互跟随,探访各种优美的景色。有名的花园点缀在乡村,而寺庙则坐落在山丘之中。红旗簇拥着高级官员,画鼓伴着歌者的演唱。人们的热情仍然高涨,春天的气息依然弥漫。直到最后,司马来到这里,为我们展示了东山的美丽风光。观看棋局让他神情悠然,品尝香茗让人心境沉静。他时而狂歌痛饮,时而感慨地唱和。手中的美酒从未放下,时光匆匆就像转头即逝。身为官员享受了美食的乐趣,治理国家时忘却了遥远的忧虑。当他来到之时,正是蚕丝刚入眠的时候;归去之日,麦子已在田野间生长。人生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性情,就不必羡慕那些万户侯。男子汉应当具有雄壮的气概,才不会沦落到饥肠辘辘的地步。如果得到机会,就可以成为公卿宰相;如果没有成功,就回到田间故乡。世人所轻视的事情大多已经得到了公正的评价,大多数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没有人愿意为了五斗米的微薄收入,卑躬屈膝地向官道鞠躬。我们只关注那些文字和墨砚的小事,对于他人的帮助我们永远心怀感激。现在让我们尽情畅饮,不要让这个美好的夜晚离去。请为我唱出新创作的歌曲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曼修孺职方:李曼修,人名;孺职方,官职名。
2. 潼川:古地名,今四川省三台县。
3. 侈:奢侈。
4.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5. 高会:盛大宴会。
6. 良俦:志同道合的朋友。
7. 年丰:丰收年景。
8. 乐:快乐。
9. 为欢谋:筹划欢乐的事情。
10. 宾从:宾客随从。
11. 景物:风景和事物。
12. 名园:著名的园林。
13. 宝刹:佛教寺庙。
14. 红旗:红色的旗帜。
15. 肃:严肃。
16. 冠盖:官员的服饰。
17. 画鼓:装饰精美的鼓。
18. 翻倡优:表演歌舞的艺人。
19. 人情:人际交往的情谊。
20. 殊未央:非常未尽兴。
21. 最后司马至:最后到来的司马。
22. 为罗东山羞:摆设丰盛的筵席。
23. 观棋:观看下棋。
24. 试茗:品尝新茶。
25. 澄心幽:使心情平静而幽静。
26. 清尊:干净的酒杯。
27. 急景:形容时间过得快。
28. 分司:分别设立机构。
29. 饱余味:充分体验滋味。
30. 经世:治理国家大事。
31. 归看场中麰:指回到农田查看庄稼生长情况。
32. 苟适性:勉强适应自己的性格。
33. 安知饿填沟:怎知不会忍饥挨饿。
34. 得志:实现抱负。
35. 位卿相:担任高级官员。
36. 失时归田畴:错失时机回到家乡。
37. 纷纷素所轻:经常受到轻视。
38. 大半登瀛洲:大多能取得高位。
39. 肯为五斗米:愿意为了五斗米而低声下气。
40. 折腰趋道周:降低身份以求名利。
41. 区区事笔砚:关注文字工作。
42. 顶踵称恩庥:用全身报答恩情。
43. 酒酣且勿去:喝得畅快时请不要离去。
44. 新声讴:唱出新歌。
去完善
赏析
《和李曼修孺职方谢梓守张靖子立龙图游春》是一首描绘春天游乐场景的古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潼川太守与民同乐的描绘,展现了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诗中的红旗、画鼓等元素都展示出浓厚的民间风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春日之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讲述自己在游园和品茶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超脱态度。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只要能够过上安逸的生活,就不必羡慕那些万户侯。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人们在欣赏美好春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和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李曼修孺职方谢梓守张靖子立龙图游春》,是宋朝诗人冯山所作。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宋代。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变迁,国力逐渐衰弱,外部威胁逐渐增大。
在这个时期,冯山身处科举功名之途,虽然文才横溢,但人生际遇并不顺利。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获得状元、进士等显贵功名。这使得他对人生的艰辛和无奈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诗歌中,他常常表现出超脱世俗的理想和求取功名的矛盾心态。
同时,这个时期的宋代社会复杂多样,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责任和家庭伦理的观念尤为强烈。然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与腐败现象也让他们深感失望。因此,冯山在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于朝政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心。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