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偶成
静爱柴门野兴幽,杖藜徐步到岩丘。
深林有兽鸟先噪,废圃无人泉自流。
土瘠税租随力办,年丰禾黍过时收。
客来不虑无供给,白酒黄鸡亦易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中独爱乡村荒野的乐趣,我拄着手杖慢悠悠地走在山丘上。
茂密的树林里,鸟类会因为兽类出现而先发出声音;荒废的菜园则因为无人问津,泉水自然地流淌着。
土地贫瘠,税收也只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去缴纳;丰收的季节,田里的庄稼过了一段时间才能收获。
客人来了不用担心没有招待的东西,白酒和黄鸡都是容易弄到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姚孝锡:南宋末年的文人,生平不详。
2. 野兴:山野间的情趣或兴致。
3. 杖藜:手杖。
4. 岩丘:指山中丘陵地带。
5. 深林:茂密的树林。
6. 废圃:荒废的园子。
7. 土瘠税租:土地贫瘠,税收较少。
8. 年丰禾黍:庄稼丰收。
9. 黄鸡:指黄酒和鸡肉。
去完善
赏析
《村居偶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在乡村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宁静、闲适的氛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首联描述了诗人喜欢安静的柴门和野外静谧的环境,用杖藜慢慢走到山丘上。颔联则描绘了深林中有野兽时,鸟儿会提前鸣叫示警;荒废的园圃虽然没有人烟,但泉水依然静静流淌。这些诗句传达出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与环境的原始。颈联诗人表达了即使土地贫瘠也要努力完成税收,丰收之年也要适时收割庄稼的责任心。尾联则显示出即使有客人来访,也不必担心招待不周,因为酒和鸡肉是容易找到的。整首诗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恬淡和悠然,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生活中的安宁与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村居偶成》是北宋著名文人姚孝锡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左右,正值宋神宗在位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文人墨客辈出。
姚孝锡在年轻时便因才华横溢而闻名京师,得到了众多名士的赞誉和朝廷的器重。然而,他在宦途上并未能一帆风顺。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他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屡次遭到贬谪。在流放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弊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逐渐转向关注民生、反映现实的社会主题。
这首《村居偶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乡村宁静、悠然的生活画面,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为后人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