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阵碛

标题包含
八阵碛
江近瞿唐急,沙从鱼腹横。 千秋应有恨,八阵竟难平。 望断青烟晚,愁边白鸟明。 身微定何补,且复老躬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瞿塘峡水流湍急,泥沙在鱼腹滩地区肆虐横行。 这样的现象让世人深感遗憾,原本应该平静的八阵图现在却无法恢复原貌。 傍晚时分的青烟让人的视野显得苍白无力,白色的水鸟在忧愁的边缘越发显得明亮。 我这样的微弱之躯无法改变这一切,那么,就让我继续在田间默默耕耘,终老此生吧。
去完善
释义
《八阵碛》:孙应时所作的诗词名。 1. 江近瞿唐急,沙从鱼腹横:“江近”指靠近江边的地方;“瞿唐”是长江上游的险要地段,今重庆市境内;“鱼腹”代指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峡谷。这句诗词意思是江水逼近瞿唐一带时变得湍急,流沙经过鱼腹峡谷时也呈现混乱的状态。 2. 千秋应有恨,八阵竟难平:“千秋”表示长时间,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象中很久以后的情景;“八阵”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作战阵法,相传为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创立,分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型;“竟难平”表示即使时间过了很久,这个阵型仍然难以平息。这句诗词表达了即使历经千年,人们对于诸葛亮的八阵图仍然充满敬意。 3. 望断青烟晚,愁边白鸟明:“望断”意为望眼欲穿;“青烟”代指远方的景色;“愁边”表示在忧愁的时刻;“白鸟”指的是白天飞翔的鸟类。这句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望向远方,看到白鸟翱翔的场景。 4. 身微定何补,且复老躬耕:“身微”表示自己地位卑微;“定何补”表示如何才能弥补;“老躬耕”指年老的农民。这句诗词表现了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地位卑微,但仍然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像年老的农民那样辛勤耕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古人眼中的历史遗迹,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置身其中、心忧家国的情怀。首联描述瞿塘峡附近的江水湍急,沙洲横亘在鱼腹山下。颔联提到自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应当有许多值得惋惜的事情,而最令人叹惋的就是八阵图的变幻莫测,难以预测。颈联写作者凝望着远方的青烟,思量着未来的发展;同时,白鸟的鲜明色彩也令人感到忧虑。尾联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虽然自己的身份卑微,但也可以尽力去修补国家的破败,即使不能立刻看到效果,也要继续辛勤耕耘,为了国家尽心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阵碛》是南宋著名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85年。当时正值金人南侵,战事频发之际。 孙应时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眼见国家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心中充满忧虑和感慨。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体恤民情的诗人,他在《八阵碛》中通过对八阵图古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名将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对国家和平、百姓安宁的渴望。 此外,《八阵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冲突,如金人与南宋的对立、军事斗争的残酷等。这些都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