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运司西园亭诗 茅庵
茅茨以为庵,环顾萧然虚。
内乐苟自足,容人即有余。
旁依修竹密,上翳青松株。
勿言此中陋,中有君子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用茅草做房顶的简陋小屋,放眼望去四周一片空寂。
内心快乐只要自给自足,能够容纳别人就是富足有余。
房屋周围环绕着密集的翠竹,头顶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松树。
不要说这里简陋,其中居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去完善
释义
【茅茨】:用茅草覆盖的屋顶。这里指代简陋的房屋或建筑。
【萧然】:寂静的样子。这里指周围环境宁静、空旷。
【内乐】:内心满足的快乐。这里指诗人自己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苟】:暂且,勉强。这里是诗人的谦词,表示自己的快乐暂时得到满足。
【容人】:容纳他人。这里指房屋虽简朴,但仍可容纳他人共住。
【翳】:遮蔽。这里指松树遮挡了阳光,使茅庵显得幽静阴凉。
去完善
赏析
《茅庵》是南宋著名文人许将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以茅茨为庵,构造了简陋却内心自足的居住环境。“内乐苟自足”表达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心灵满足与快乐。同时,诗人以“容人即有余”展示出他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君子之德不孤,乐于与他人分享的观念。诗歌以旁倚的茂密竹林和蔽日的苍翠松木作为背景,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还提到,尽管茅庵看似简陋,但却有着君子的精神寄托与生活追求。整首诗格调清新,情感诚挚,表现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格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茅庵》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许将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2年,正值北宋中叶,神宗时期。此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日益发展,诗歌艺术也随之繁荣。
在创作这首《茅庵》诗时,许将担任成都运司(官职名)一职,负责管理蜀地的财政、交通等事务。他在工作之余,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对田园风光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闲暇时刻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的诗篇。这一时期,许将在官场上的地位逐渐上升,他的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重用,同时也让他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民生问题。
在《茅庵》一诗中,许将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茅屋周边的宁静田园景象,表达了他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