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澜亭

标题包含
观澜亭
危亭高处倚岩隈,西望蒲菖海浪回。 山戴鳌头天外出,水浮鳅穴地中来。 千重侧崦扶摇没,万里分流混沌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高高的亭子中靠在岩石边,向西望去是蒲菖海浪的翻滚。山头上顶着鳌鱼跃出海面,水中漂浮着泥鳅在地底穿梭。层层的侧崦被风吹散消失,万里的水流在混沌中奔流不息。
去完善
释义
1. 危亭:高耸的亭子。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高耸。 2. 倚:依靠。 3. 岩隈:山岩弯曲处。隈,角落。 4. 西望:向西看去。 5. 蒲菖海浪:蒲菖指菖蒲,一种水生植物;浪回,波浪翻滚。 6. 山戴鳌头:鳌头,传说中的巨型海龟;戴,顶着。 7. 天外出:远远超出天际线。 8. 水浮鳅穴:鳅穴,泥鳅居住的地方;浮,浮动。 9. 地中来:从地面下涌出。 10. 千重侧崦:形容群山起伏。侧崦,山侧的斜坡。 11. 扶摇没:扶摇,盘旋而上;没,消失。 12. 万里分流:形容水流广阔。分流,支流。 13. 混沌开:混沌,古人认为的世界未分的状态。开,打开,此指天地初开。
去完善
赏析
《观澜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观澜亭上所看到的壮观景象。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首句“危亭高处倚岩隈”写出了观澜亭的险峻位置,以及诗人在此处的豪情壮志。接着,“西望蒲菖海浪回”描绘出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两句“山戴鳌头天外出,水浮鳅穴地中来”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壮丽,寓意着大自然的力量无穷无尽。最后两句“千重侧崦扶摇没,万里分流混沌开”更是展现出天地之间的浩渺无垠,让人感叹不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澜亭》是宋代诗人许将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艺术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将凭借其卓越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状元,历任地方官和京官,最终成为宋朝的重臣。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息息相关,他在任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然而,由于当时政治斗争激烈,许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挤和打压。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许将在闲暇之余创作了这首描绘观澜亭美景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观澜亭周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身处繁杂世事之中,依然能保持淡泊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